【科技人科技事】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2021-11-02 04:24

前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获得该奖。
今年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庆祝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节日,广西科协公众号将陆续为读者呈现这33位科技人物的风采,展现他们忠于祖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矢志创新的精神。
题记
金怡濂,江苏常州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的美誉。
金怡濂始终站在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的前沿,矢志不移地为提高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而不懈奋斗。他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台双处理器结构的大型计算机;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首台标量亿次巨型机的研制,主持从工程上实现了多处理并行的体系结构;领导开展我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机的研制,确定了采用国际通用处理器、向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发展的研制路线,使该机研制完成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出任“神威”超级计算机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融合国际上多种先进设计思想,大胆采用了超前、创新的体系结构,领导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制出两代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级计算机,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长期以来,他以科学家的睿智和眼光,培养和扶植了一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青年专家。他们中多人成为中国科协“求是”实用工程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奖者,有的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怡濂院士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将“CCF终身成就奖”授予他,以表彰他的成就和贡献。金怡濂
人物评价
金恰濂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完成了中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评)
五十多年来,金怡濂和他的研究集体在发展民族计算机事业的道路上取得很多重大的创新成果。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作风的科学家。(中国侨网评)
所获荣誉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2年获“CCF终身成就奖”
人物简介
1.人物简介
1929年9月5日,金怡濂出生于天津市。
1935年,进入天津市耀华小学。
1941年,升入天津市耀华中学。
1947年,毕业于天津市耀华中学。同年,金恰濂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和后来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是同届同班同学。
1951年,刚毕业的金怡濂和其他5名同学被分配到部队。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制定中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其中,计算技术成为重点发展的学科,根据远景规划,我国政府迅速选派了一支有20人组成的进修队赴苏联学习计算机技术。27岁的金怡濂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1956年,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
1958年,回国后参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
1963年,随着全国性的“三线”建设热潮,金怡濂所在的研究所秘密迁往大西南。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恬静山谷,金怡濂和同事们的主要精力是满足大型计算机的迫切需求,同时腾出一定力量,着手第二代机型——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
1992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金怡濂出任主任。
1994-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
2001年,领导设计的“神威Ⅱ”巨型计算机运行速度达到13.1万亿次,无论从峰值速度,还是持续速度,均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计算机。
2.“神威”计算机3.“银河”亿次机
原标题:《【科技人科技事】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21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