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观察者,观察者网社区,观察者社区,风闻]苍井空为什么叫“苍老师”

2021-04-19 19:21

苍井空宣布婚讯,让“苍老师”这个名号又在媒体上亮相了一番。

可苍井空为什么被称为“苍老师”呢?如果简单搜索下,就会发现有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也答过这个问题。

有的说是“老湿”的引申,有的说是“经常站在黑板前”,有的则说是“性启蒙”、看过“视频公开课”的学生多,有的还认为AV女优拿工资拍片比较纯粹,比很多道貌岸然的“老师”更有道德。

500

500

既然并无定论,那么就还值得说道说道。在我看来,上述答案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有问题。

比如,“老师”与“老湿”的说法到底哪个先出现?

苍井空教师、校园主题的片子不过几部,和浴室主题差不多,为什么没有成为“苍技师”?

至于“性启蒙”,哪个AV女优不是如此?

而与国内某些道貌岸然者的比较,就更明显是后来的引申了。

AV女优争夺“老师”冠名权的大赛

不如换个问法:AV女优这么多,为何苍井空率先成了“老师”。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尽办法,在“争夺老师冠名权大赛”中,给苍井空涨分,给其他AV女优扣分,才能解释这一现象。

先决条件当然是名气,没有出色的业绩和声望,苍井空就无法“晋级”。这基本上也能将绝大部分AV女优排除在外了。

其次就是语言差异,日语三个字的,符合中国人的取名习惯,可能更容易成为“老师”。当然,要把“复姓”苍井,改成“苍”。

相比之下,波多野结衣,人们可能更容易称为“波多野老师”,而不是“波老师”,但这样就叫不响亮,即使有人率先叫了,也不可能像“苍老师”那样传遍大江南北。

松岛枫如果变成“松老师”,就有点怪怪的……

再者,还要有一定的辨识度。在日本人名中,似乎“苍”这个字不多见,一说苍老师,大家都知道是谁。如果我们把爱田由叫成“爱老师”,还可能和福原爱混起来呢,那肯定不行。

有趣的是,苍或仓,在中国都是小姓,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cang这个读音的字能作姓,却不影响“苍老师”这个称呼的传播。

话说回来,更早一批,也就是70年代初出生,90年代出道走红的AV女优/三级片女优里,明明有很多可以变成相对较大的姓,似乎更顺口。比如饭岛爱,可以称为“范老师”;白石瞳当然是名正言顺的“白老师”,但都没有拔得头筹。

或许苍老师这种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异国情调”,也是传播的重要因素,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网络时代的到来

时机不对,光有名气也没用,像饭岛爱这样的绝对属于影响力巨大,能够进入李宗盛《最近比较烦》的歌词,也没有被称为“范老师”。

从浅仓舞、饭岛爱、朝冈实岭、白石瞳,到夕树舞子、小泽圆、铃木麻奈美、川岛和津实,虽然VCD机变成了电脑,但网络还不够普及,本质上还是在“看碟”,没有进入下片的大时代。

而1983年生的苍井空在2001年底出道,2003年至2004年蝉连日本《Video Boy》杂志年度AV女优第一名,此时中国网络也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

这不仅是传播力的变化,起关键的作用的是,网络文化的潮头涌起了。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坦然大方地聊AV女优,但这毕竟是个“不入流”的职业,与正儿八经的教师职业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强的颠覆性。只有在网络恶搞文化随着网络普及而兴起的时代,才能获得普通人的接纳。苍井空的前辈们没有时代的助力,只能与“老师”绝缘了。

但胜过老一辈,不稀奇,也不能解释“苍老师现象”的全部。

比如苍井空以童颜巨乳著称,并不符合通常意义上的“教师形象”,教师片也很难说超出其他女优的同类作品。

在这里,有必要引出在时间、名望、姓名习惯上综合考虑,对苍井空可能最有“威胁”的对手——武藤兰(朝河兰)。

她出生于1980年,也是在2001年出道,2002年、2003年勤勉工作,创下世界纪录。

与苍井空的风格相比,后期(其实也就两三年,这里是相对于最初出道的风格清纯的作品而言)更能表现冷艳、熟女的武藤兰,明明很适合当“武老师”,以“武”为姓也很“妥帖”。

明明各方面都不输苍井空,难道只差没几年,就不能当“老师”了?

答案可能真是这样,换言之,从AV女优“名望”的更替,也能感受到网络时代“一日千里”的气势。

武藤兰虽然赢得了“看片不识武藤兰,阅尽A片也枉然”的名声,但2004年就不再拍片。

在大陆流传的这句关于她的戏语,颇有“武侠范”,还残留了很多前网络时代的影子,而“苍老师”的恶搞名号随后兴起,文化风格切换之快,令人唏嘘。

武藤兰成名之时刚好错过了微妙的网络文化涌动的时期,与“老师”失之交臂。

至于其他主打熟女类型的AV女优,如2006年出道的白石小百合(后改名北条麻妃)等,看似也赶在互联网大潮上,但本来就偏小众,其实在第一道人气关就被拦下了。

说回人气,这对“苍老师”名号的发扬光大至关重要。毕竟,如果她也草草引退,“苍老师”可能火个一两年,就很快消失,或者被别的什么老师取代。

但苍井空始终坚持奋斗在一线,直到2011年,而且在考虑未来出路时,将重点放在大陆市场,绝对是有眼光的。她在玉树地震时,在twitter上用日文号召捐款,确立了“德艺双馨苍老师”的“固定搭配”。开通微博后,又学中文、练书法,赢得好感。

500

这才有之后钓鱼岛争端时,中国网友的ps作品。原图是苍井空写的“李娜加油”,也够“亲中”了。

500

500

相比之下,武藤兰引退后,“选择台湾作为海外演艺事业发展的起点”,这“爱台”的眼光就比苍井空差很多了。

苍老师“辱师”了吗?

最后,不得不谈谈如何看待词语的变化。有很多人对语言变化“痛心疾首”,觉得“苍老师”这样的词,就是亵渎神圣的“老师”,包藏祸心,中国这样传统上“尊师重道”的国家,放任AV女优“当老师”,国将不国。

其实,语言的变化是常态,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哪怕政治性词汇的异化,都不仅是“祸心”的问题。

比如“同志”,现在很多人第一反应认为这词指的是同性恋,其次才是革命伙伴,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用原意的人少了,而不是有祸心的人用得多。

“老师”也是自己首先异化,才给了苍井空“可乘之机”。一方面至少主课老师走向市场化,谈到这一职业,“背小猪猡”(课后辅导)成了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部分;另一方面,网络时代老师体罚、性侵等丑闻,就算发生率在下降,其曝光也远比前网络时代要多。

同时,作为一个“专家型”的、“知识分子”主导的行业,它也不可避免地随着网络时代的扁平化,遭到降维打击。“专家”都成了“砖家”,老师队伍里多一个“苍老师”,实在算不了什么事。

降维打击的另一效果,则是“老师”一词的泛用。我认识某中年生意人,不管是上家下家的员工,还是办理事务时遇到的公务员,都以“老师”称之,对方也都欣然接受,这种社交手段无往不利。

对于仍耿耿于怀的人,再提醒两句吧。

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真要按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论,AV女优当老师,并不出格。

二是最近有位笑星的绯闻,在互联网上给“一日为师”这句话,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还真怪不得“苍老师”与她的粉丝们。

500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