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正春风]将词牌名换了一个字后,使李后主的名字照亮了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

2019-01-08 06:38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忆江南”所包容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丰富而厚重的。

  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所载,此词牌最早名《谢秋娘》,系唐相李德裕为悼亡姬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词有“能不忆江南”句而名《忆江南》,因白词有“江南好”句又名《江南好》;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因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因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

  集天才诗人与亡国之君于一身的李煜用此调所作的作品,就是以“望江南”为名;“望江南”比之于“梦江南”,更多了一番凄凉与无奈的意味,对作为阶下囚的“江南国主”李煜来说,“望江南”三字更具悲剧意义。

  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写的。他被曹雪芹称为“古之伤心人”,由堂堂的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这首词就表达了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

  在“违命侯”李煜最后的生命中,江南曾经无数次地在他的梦中出现:“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子夜歌》)“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江南的风花雪月已经成为痛苦的记忆,昔日的欢乐只能在梦魂中回味,有多少风流快活,就有多少憾恨,就有多少血泪!

  可是,江南当然不仅仅是令李煜断肠的梦,他那哀伤忧郁的目光伴随着飞翔的心灵穿越万里关山,飘落在那片永远令他销魂的土地上。关山重重,江南是不可能用眼睛望得到的,他只能用他的心去“望”,去感受,去触摸。在他被宋太宗赵匡义用“牵机药”毒杀之前的三年间,“望江南”恐怕是陪伴他度过“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脸”的囚徒生涯的每天“功课”。

  秦淮月色,石城涛声,王谢衣冠,江东子弟……江南的一切,无时不在他的想望之中。他在想望中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转换——从一个窝囊的亡国之君变为词的王国中无可争议的帝王,从而使“李后主”这个悲剧性的名字放射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