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事变]抗日战争中,抡大刀砍鬼子的情节是否属实?1933年曾收到奇效

2019-01-05 15:59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和日军相比,尽管人数和兵员补充上有优势,但是武器装备和兵员训练水平确实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日军往往能够以少量精兵达成侵略目的的原因。在日军的重火器,飞机坦克面前中国军队往往举步维艰,需要付出很高的战损比才能消灭日军士兵。在一些影视资料里边,会有我军士兵身背大刀,奋勇杀入敌阵砍杀鬼子的画面,看着很振奋人心,但是也让人疑惑,武器落后的中国士兵真的能凭借冷兵器时代的大刀去击杀日军?抡起大刀砍鬼子,有当时宣传抗战精神的需要,但是刀劈鬼子也确实是有史实记载的。

  在1931年918事变之后,东北全境沦陷。但是此时日军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企图继续向南进军,侵蚀华北地区,这就需要越过我军的长城防线。1933年负责驻守长城喜峰口的是国军第29军,军长为宋哲元。29军出身西北军,西北军普遍有两个特点,一是装备水平不佳,装备质量不要说和日军相比了,在国内既比不过中央军,也不如富庶地区的军阀,机枪火炮是稀罕物,一人连一支步枪都匀不上;二是西北民风彪悍,擅长马战惯用大刀,这是当地军队的传统,平日的操练里也包含着大刀战术运用,这在当时的中国军队里是比较罕有的。

  1933年喜峰口战役中,宋哲元军长结合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装备差距大,不宜硬拼,决定发挥自身队伍的长处。他想到了大刀突袭结合手榴弹投掷的作战方案,29军也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在抗战中成规模使用大刀战术的中国军队。由于日军的重炮阵地当时对我军威胁最大,而炮兵本身又不适合近战,宋哲元安排当地工匠快速锻造500把精钢大刀,配属给他手下赵登禹部队的500敢死队员,要求敢死队员夜间突然袭击,冲锋之前先扔出一轮手榴弹,进行火力压制,然后敢死队员再趁乱冲入敌人炮兵阵地,进行砍杀夺取敌日军阵地。

  由于这一招从来没有在中日两军对战过程中大规模使用,颇有出其不意的作用,而日军炮兵阵地的近身防御能力又不强,大刀队的奇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战果,夜战中毙伤日军士兵数百人,并且缴获18门大炮,夺取了敌人的喜峰口重炮阵地。这次战斗是抗战历史上记载的最成功的我军运用冷兵器奇袭取胜的战例。

  用大刀砍杀鬼子,在某些特定时间、敌我形势的情况下能够奏效,但并不能屡试不爽。抗战时中日双方的火力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刀砍鬼子的战例日后很难再真实重现的原因。尤其是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入侵后,在淞沪战场上,我军就是因为火力不足而付出死伤20万人的代价。冷兵器时代毕竟早就过去了,还是要依靠军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来加强国防能力。但是危亡时刻,抡起大刀,用民族热血抵御侵略的精神是值得长久称颂的。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