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老街普利街续写济南商业传奇

2019-03-15 02:46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老街普利街续写济南商业传奇

  老街,是一个城市的符号。普利街,取“普遍得利”之意,1904年济南开商埠后,普利街成为连接老城与新埠的唯一通道,成就了一个繁华商业街的百年传奇。在改革开放40年后,普利街又成为新的商业中心,续写它的故事。(新华网李晓雪 摄)

  上图为普利街旁1957年共青团路开街;下图为共青团路如期通车(拼版照片)。廖昌龙瓷器店、鸿翔永布店、老茂生糖果庄……一批批老字号汇聚于普利街。外地人若到济南,一定会有人嘱咐:别忘了到普利大街逛逛,稍点东西回来。进入21世纪,普利街经历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道路拓宽,虽大动土木,但部分老字号仍旧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宏济堂、草包包子铺等一大批有着久远历史的文化、商业符号与绿地普利中心等现代、时尚的城市建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上图为80年代的普利街,街上店铺林立;下图为现在繁华的普利大街(拼版照片)。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各地的商业街逐渐兴起。在那个年代,逛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普利街,这条在清末济南开埠后作为老城通往商埠的黄金通道,如今再次商家聚集,成为济南屈指可数的繁华地段。(新华网李晓雪 摄)

  上图为草包包子铺老照片;下图为现在的草包包子铺门店(拼版照片)。1937一名叫做张文汉的老实人,在济南开了一家名叫草包包子的店铺,他制作出来的草包包子以馅多、味美、灌汤而闻名泉城济南。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步伐逐步加快。草包包子铺的主管部门提出了改制承包的方案,草包包子铺开始实行承包经营。(新华网李晓雪 摄)

  1997年,主管单位与经营承包方扩大经营,带领厨师们学习技术、品偿、研究挖掘鲁菜的创新和发展,菜品从十几个,增加到上百个。包子也从过去单一的猪肉灌汤包,增加到8个系列,先后推出了茶叶包、御膳包、虾仁包、大素包等多个品种。图为草包包子铺的包子。(新华网李晓雪 摄)

  上图为1998年以前的宏济堂普利药店;下图为现在的宏济堂名中医馆(拼版照片)。宏济堂制药成立于1907年,创始人乐镜宇为北京同仁堂第十二代传人,也是电视剧《大宅门》主人公白景琦原型。进入新时代,宏济堂近年来一直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大众健康方面努力,于2015年初重新装修营业“名中医堂”。(新华网李晓雪 摄)

  普利街郝家巷旧照。社区居委会主任林芳1979年嫁到了家住普利街片区的婆家。那时,这里聚集着建国前建成的平房大院,居民几代人居住在此,已经破旧不堪。普利街社区的800多户居民都生活在这样的平房里。

  社区居民查看安置房公示板。2009年,普利街片区被纳入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如今,800多户居民搬进了崭新的楼房里。“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了,住进楼房心里也敞亮了。”林芳笑着说,棚改政策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国家让人民住有所居的实惠。

  图为普利街居民参加新春大联欢活动。普利街的老街坊比较多,退休后的生活怡然自得,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

  上图为改造前的普利街东头;下图为现在济南的地标建筑——绿地普利中心。从明清时期的柴家巷到一步一个老字号,再到现在的“泉城第一高”,普利街的变迁就是济南的缩影。(新华网李晓雪 摄)

  拆迁后的普利街片区迎来了总投资近20亿元、高度达303米的济南市第一高楼——绿地普利中心。济南绿地普利中心,以顶级的商业体规划和国际一线品牌进驻,位于济南市的古老的商圈之上。(裴梦雪 摄)

  历史与现代在此交汇,传统与时尚彼此交融,任岁月变迁,时光转换,普利街作为一个商业传奇已经深刻在济南城厚重的历史之上,成为济南人深藏于内的文化基因。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