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巨头纷纷入局双师,双师到底赢在了哪儿?

2018-10-31 04:02

上个月,新东方发布2018财年财报,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开始截至今年5月底,新东方双师模式学习中心已达14个,跨越6座城市,相比2017财年的6所双师示范校,校区数量增加130%。

不仅如此,新东方首席财务官杨志辉还表示,2019财年新东方计划通过推出双师模式培训学校与纯线上K12教育服务,进一步拓展业务到更多偏远地区。

同期,尽管好未来年报没有过多披露双师进度,但从2019财年Q1季度财报来看,截至今年5月底,好未来已在43座城市共设有630个教学中心,而且财报数据显示好未来实现本季度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靠的是线上线下的同时发力。

而且,好未来首席财务官罗戎曾透露,不仅好未来新进入的城市采用了双师模式,现有城市也在不断拓展。

正如你看到的那样,2013年诞生的双师课堂经历了2016年的走红、2017年的大热之后,在2018年俨然已成为风口。

其实,双师课堂并不算是个创新的概念,一位名师讲课、多个助教在不同教室辅助上课的场景在职业教育领域早有尝试。

十年前,达内IT培训决定由北上广扩张至南京、杭州,但因在两地未找到合适的老师,于是开始尝试双师模式,当时称为“远程同步授课”。

而K12培训领域双师课堂的发端,则源于好未来在2013年上线的海边直播,虽是纯网络在线直播,但“一位名师讲课+多名老师辅导”的授课模式,让其初具现有双师模式雏形。

从2013年诞生至今的6年里,双师课堂日趋成熟,这离不开大机构的助推和引领。

2015年3月,被俞敏洪从美国叫回来的冯大为开展双师业务,选定秦皇岛和沧州试点双师。第二年6月,双师正式立项,10月的秋季班实现了在读数过千人的成绩。

于是,新东方于2017年3月成立全资公司“双师东方”,第三批双师城市开始选址,截至今年的短短一年间,便将双师模式学习中心开拓至14个。

总得来说,新东方的打法策略是用名师牌主打三四线城市,用一线城市的老师解决三四线师资紧缺的问题,从而实现全国大规模推广。

差不多与新东方同期,2015年,学而思培优尝试双师课堂,采取同城名师只对本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模式,比如南京名师对苏州等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名师势能瞬间释放。

与新东方招生策略不同,学而思的推广策略较为低调,目前只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试点地区已由北京和南京,拓展到郑州、广州和杭州。

当两大巨头双师发展得如火如荼时,高思也踏上了双师之旅。

2016年11月30日,高思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首次对外发布双师,去年暑假,高思的北京直营校针对3至7年级的学生,首次增开双师课堂。

除了教培行业全国性品牌以外,区域性品牌、地方小机构也开始了双师赛道的加速跑。

比如,北京某区域性品牌的双师学堂,一年营收做到80多万;

2017年开始双师教学模式的河南林州的一家教育机构,今年暑假共开播4种课程32个班次,双师学员超过960人;

我走访过的杭州、西安等城市,也有多位校长正在筹备双师课堂……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无论大机构,还是小机构都纷纷做双师呢?这跟它的优势分不开。

我认为,双师的优势除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之外,它的授课和服务职能的分工还能更好产生效率。

为什么?

过去我们把老师分成优秀老师和普通老师,他们的本质一样,只是能力有差别。但在双师模型下,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不是简单的能力差别,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更有利于各自的“术业有专攻”。

主讲名师,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教学明星”,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教学技能,更要学习如何把课上好,这就类似于“表演技巧”。

而另一端,辅导老师的任务则是伴随学生学习成长,虽然不需要“表演技能”,但却需要高情商,要具备敏锐发现学生问题并加以调节的能力。

而传统的课堂通常是一个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观察学生的反映,还要担负着互动和课下疑问的解答,难免分身乏术。

比较两种授课模式不难发现,双师课堂上授课名师和辅导老师两大职能的有效分工,更能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试想,如果中小机构能够利用双师课堂解决了教研和老师两大难题,那么实现规模化复制和扩张也将指日可待。

既然双师课堂有这一大优势,又备受行业追捧,那是不是意味着它是完美的?

当然不是,在它火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外界和家长的质疑。

“老师在屏幕里,谁知道他是不是名师啊。而且这种网上教学,能有什么效果……”这是我在走访洛阳时,亲口听当地一位家长所说。

对家长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效果,曾有一位家长就在知乎上表达了对双师课堂学习效率和作业批改认真程度的质疑:

此外,名为敖冉的作者也曾发文表达过自己对双师的质疑:

他的疑惑是“三四线城市K12培训领域的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一线城市的明星教师资源?理由是如果他们真正的痛点在资源不均上,那么在线K12巨头早十年就该出现了”。

暂且不去评判以上质疑准确与否,但可以肯定的是外界对双师课堂的质疑从它诞生那日起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双师本身仍存在着问题。

我总结了5点:

1. 不同区域用同一套教案,真正的教学标准化难实现;

2. 名师一对多授课,互动性减弱;

3. 助教老师职责增多,但目前素质却达不到预期;

4. 校长对助教老师培训以及激励不到位;

5. 筹建双师课堂的成本较高。

说到现在,你或许会有疑问,既然双师课堂存在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仍然还有那么多机构双师做的不错呢?

这得益于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针对教学标准化问题,新东方总部已经尝试从总部层面上做好工作,有点儿类似于学而思“小前台,大后台”的意思,最大限度上保证教学的标准化;而学而思和高思则实行分层教学,比如,高思的小学数学就分为了三层。

关于课堂互动问题,高思的做法是集中三方力量:

1. 靠主讲老师自身的名师功底,知道什时候该去跟孩子互动(老师可以看到学生);

2. 靠答题器,答题器就像遥控器,上面有ABCD等按钮,学生可以对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做应答,这样老师就可以掌握全班的数据化结果,比传统模式更加精确;

3. 靠辅导老师的配合。

除了大机构以外,地方的中小机构也迭代出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授课方式。

杭州的普罗教育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它创新了双师课堂模式,针对周末线下课程授课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把周末两天的线下教学服务延伸至一周7天不间断的“线下面授+线上教学”的服务模式。

每周一至周五老师进行线上辅导,周六日线下授课,学生可以在周一至周五向老师发起提问,老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解答,并且最终生成问题列表,方便学生回看,也避免了老师重复解答问题。这种模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扩大营收。

当然,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助其迅速发展,但不一定适合我们,那我们中小机构该如何应对?到底要不要做双师呢?

我认为,做双师学堂是顺势而为。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有二:

1. 数据报喜,双师渐趋成熟

双师课堂正在走向成熟。说一种模式正在成熟,势必要从它能带来的效果衡量。

从目前的数据看,新东方、好未来这两大巨头的双师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新东方首批试点城市低价班转正价班的转化率超过50%,二批试点城市正价班续班率均超70%;2017财年累计招生人次过万,2018财年更是自建8个双师校区,累计招生已突破三万人次。

学而思的双师课堂数据也很喜人,南京、北京的双师课堂的学生数均破万,双师收入也已超过2亿元。

而另一边的“隐形教育巨头”高思,合作校已逾3000家,虽不去外地开分校,但双师发展也大为可期。

除了巨头的利好消息,中小机构也是同一番景象。

几乎和高思同时启动的凹凸麻辣老师双师课堂,春季也上线12个校区。

不仅如此,明师、快乐学习、星火等中小学课外辅导也纷纷涉足双师课堂。

当然,双师之所以日渐成熟,更大程度上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2. 双师课堂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

这得从客观层面研究才行。

三四线城市师资、教育资源贫乏

据智研咨询网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流入的集中区域,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

除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三四线城市的工资低、靠关系、经验主义、论资排辈等现状也是导致其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这两年我走访了不少三四线城市,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招老师难,尤其是招优秀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现在这年头,招老师甚至比招学生还难。”洛阳的徐校长曾这样告诉我。

而师资的分配不均,根源上还是因为全国性的教育投入不及预期。

智研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尽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甚至略超 4%,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教育发展需求,相较发达国家5%-7%的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全国性的教育投入不及预期,再加上区域资源的分配不均,那么分配到三四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三四线城市的资源不均并没有浇灭家长的培训需求。

据智妍咨询调查,2016年开始,中国中产阶级数量全球占比33%,位居世界第一。

不断崛起的中产阶级大多受益于教育,因此也较为关注子女教育问题,但相较于高收入家庭抗风险能力弱,相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担心失去更多的他们,极易产生焦虑,而为了缓解焦虑,中产阶级家长则积极帮孩子报补习班。

艾瑞网调查发现,84%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曾经或者正在上培训班,正在接受课外培训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子女参加培训班数量达到 2 个及以上的占 62%。

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的消费意愿正在呈上升趋势:

从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意愿呈增长态势,甚至已超过二线城市的消费意愿水平,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

综合数据不难看出,逐渐具有支付能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也在不断攀升,对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反观三四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匮乏现状,资源不均与不断扩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在升级,或许能把一线城市名师带到三四线学生课堂上的双师课堂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线上+线下”是趋势

从2014年所谓的“在线教育元年”开始,很多传统教育机构探索起了如何将教育和互联网结合,虽有在线教育公司实现了不错的营收,仍有不少公司以失败而告终,比如,那好网、梯子网、粉笔网等。

就连主打科技推动教育的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也表示,“教育+互联网”不是今天解决教育最好的答案。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平台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1941.2 亿元,同比增长22.9%。未来,市场规模同比增长势头稳健,预计在2019年达2727.1 亿元。

大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教培机构不断拥抱在线教育,通过采购第三方提供的在线教育产品来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如图:

整理咨询调查数据发现,已经有30%的教育机构开始采用在线教学产品,而开始使用线上教学产品的老师比例更是多达50%。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

所以,教育和互联网该如何兼容则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才能既满足线上教育资源均衡化,又能弥补线下师生的亲密互动呢?

就目前来看,双师课堂也许是两者融合最好的教学模式。

双师课堂“线上名师实时讲课+线下助教老师针对性辅导”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线下教学场景,迎合学生学习习惯,再加上高科技设备的赋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实现1+1>2的效能。

其实,任何一种模式的诞生和发展道路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坎坷,双师课堂也是如此。

但只要你能开放心态、拥抱变化,未来必定可期,因为你从不缺乏机会,缺的只是迎难而上、抓住机遇的勇气而已。

- 你一言我一语 -

你怎么看待双师课堂?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