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产业,邱森茂,1986年,大觉山,做月饼]是谁为你做面包?

2021-05-04 02:50

  是谁为你做面包?

  阅读提示

  不产小麦,没有面粉厂,也不是面包生产、消费最前沿的边远山区县,却拥有4万多人从业大军,在全国1000多个县市遍布1.6万多家面包店,年产值200多亿元……江西省资溪县被誉为中国面包之乡,其面包产业的兴起和品牌的打响,离不开勤劳勇敢的务工大军。

  你爱吃的面包、喜欢去的面包店,背后或许正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老邱,给我装两个小面包。”天未亮,面包的香甜气味便从爱心面包房里飘出,吸引着早起的行人。来这买面包的,大多是和邱森茂非常熟悉的常客,当然,也有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

  位于大觉山脚下的江西省资溪县是中国面包之乡。从一个不产小麦,没有面粉厂,也不是面包生产、消费最前沿的边远山区县,到拥有4万多人从业大军,在全国1000多个县市遍布1.6万多家面包店,年产值200多亿元,资溪实现了华丽转身。

  积攒“梦想基金”受挫

  从1986年至今,邱森茂做了30多年面包,也见证了资溪面包产业30余载的发展历程。

  在做面包之前,邱森茂的经历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大区别。

  1962年,邱森茂出生在资溪县三江村,因为兄弟姐妹众多,家庭负担重,他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帮助父母在家务农两年。1982年,20岁的邱森茂应征入伍。

  当兵的第三年,部队边上开了一家蛋糕店,老板是外地人,对当地不熟悉,对糕点抱着好奇心的邱森茂时不时往店里跑,一来二去,便和老板熟络了起来。

  “当时店里人员不够,我没事就去帮老板的忙,顺便学点技术。”白天,邱森茂照常训练,吃过晚饭后,他便到蛋糕店帮忙,忙到深夜12点多才回去。“当时年轻,而且对制作西点也很感兴趣,所以一点都不觉得累。持续了两个多月,学会了基本的饼干、蛋糕制作技术。”

  从那时候起,邱森茂就萌发了自己开蛋糕店的想法。1985年,他从部队退伍,全部资金只有300多元退伍费,开店的梦想只能暂时搁浅在心里。

  “虽然这笔钱在当时来说算很多,但想开店肯定还是不够,我就想先做点其他的事,攒点钱再开店。”邱森茂回到老家,自己动手开挖了鱼塘,买了些鱼苗和猪仔,想靠养殖积攒自己的“梦想基金”。

  却没曾想,第二年遭遇大水,连续的暴雨不仅冲垮了他的鱼塘,还有他满腔的创业心。养猪也没有赚多少钱,受挫的邱森茂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三天三夜未眠赶制订单

  “靠这样慢慢攒钱也不是办法,干脆借钱开店,搏一把。”邱森茂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上同村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借钱。“一起借了40多户人家,多的借了200多元,少的也有50元,我用账本全部记下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邱森茂仍感慨不已。当时,邱森茂家是全村四户特困户之一,但仍有那么多村民信任他,愿意借钱给他,这让他十分感动。“虽然现在账本找不到了,但我永远会记得那些借我钱的人,很感恩他们。”

  为什么对开蛋糕店如此执着?邱森茂告诉记者,入伍的第二年,父亲就脑出血,全家只靠母亲劳作补贴家用。所以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赚钱,帮母亲分担家庭重担。而自己只会做蛋糕这一门手艺,做蛋糕是他能想到的最快的赚钱办法。

  怀揣着借来的3000元,邱森茂买了设备,在县城租了一间店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也历经很多次失败,因为蛋糕产品是经常更新的,需要自己摸索。”邱森茂说,真正通过面包赚到第一桶金,是在第一年的中秋节。

  “当时我筹划多做些月饼和西点,但又担心卖不出去,就一个人跑到县里副食品公司,想把自己做的月饼推销到他们的门店。跟他们经理把来意说清楚了,当时经理说不需要我做的,他们有,我当时也很固执,要他先尝尝,我记得很清楚,经理吃了后很惊讶,问我在哪里学的技术,味道比他们做得好吃。”邱森茂脸上有些许自豪。

  “我做的月饼和西点挺受消费者喜欢,副食品公司找我要订单,说我有多少要多少,我没想到订单那么大,一个人做不出来,就把我妹妹、兄弟、妹夫都喊来帮忙。”整整三天三夜,邱森茂泡在蛋糕房里埋头做月饼。一直到中秋节当天,他才一身疲惫回家。“在饭桌上,我妈给我盛饭的工夫,我就昏睡过去,家里人把我扶上床,一直睡到第二天。”

  烘焙师傅遍布大江南北

  邱森茂的糕点房在资溪渐渐有了名气,创业的头两年,他便将借的钱悉数还清。但资溪毕竟是县城,居民消费水平低,市场小,没过两年,他便开始外出闯荡,先后在江西南昌、江苏常州等地经营面包店。

  “吃住都在20平方米的店面里,白天做面包的案板,晚上翻过来当床板。”邱森茂创业的辛酸,也是当时资溪“面包人”共同的经历。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遭受当地“面包人”的排挤。尽管如此,邱森茂还是在外坚持了17载,积累了一些资金。

  2006年,考虑到孩子上学问题,也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邱森茂返回了资溪县,在家乡开设了一家面包房,想到当年自己受到了诸多好心人帮助,才能创业成功,便取名爱心面包房。

  资溪面包产业的兴起和品牌的打响,离不开无数像邱森茂一样勤奋勇敢的资溪人。

  几乎和邱森茂同时期,资溪县杨坊村村民张协旺、钟启文两人投身烘焙行业,资溪面包的故事由此开启。其后,从学习制作技艺到选址开店经营,“亲帮亲,邻帮邻”“一姓带一村,一村带一镇, 一镇带一县”,面包产业不仅带动了资溪的经济发展,还对周边的金溪、贵溪等县(市)产生辐射效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靠烘焙过上了幸福生活。面包产业撬动了兴农引擎,杨坊村也由此被誉为“中国面包之乡第一村”。

  多年来,资溪走出的烘焙师傅将大大小小的店铺开遍了大江南北,但在烘焙行业始终缺少品牌效应。2007年,现任杨坊村党支部书记钟启文成立浙江绍兴市资溪面包有限公司,成为打造“资溪面包”品牌的起点,2017年,该公司更名为浙江资溪面包有限公司。这家集面包、蛋糕、中西糕点、中秋月饼等产品研发、生产、直营连锁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烘焙企业发展至今,已拥有100多家“资溪面包”品牌直营店,建有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央工厂,员工800多名,成为当地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含量最高的烘焙企业,更为资溪县面包产业的整体发展积蓄了力量。

卢翔

【编辑:叶攀】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