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石:农民合作化的铺路石

2021-04-19 18:50

文 黎光寿

2011年4月17日下午,北京黄沙漫天,天气阴冷。

海淀区温泉村的一处农家院内,黑压压地坐着从全国各地而来的300多人,有农民,有知识分子,有大学生,有官员。院内空气凝重,不停有人抽泣落泪。

这是一个并不为圈外所知的普通高校教师和人民大学博士生的追思会。圈内,他叫刘老石,身份证上,他叫刘湘波。

3月21日,遭遇车祸后,刘老石在43岁的壮年,遽然离开人世。

此前的4月15日,在其家人于天津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约200人来到现场,挽联和花圈堆积如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专程赶去致悼词。

一个普通而并不出名的人,他的过世,何以让如此多的人动容?

“三农”领域的“娃娃头”

刘老石带着1000多名大学生走进农村,培养了他们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习惯。

刘老石毕业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997年就读于湖南师大哲学系伦理学专业。

岳麓山下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仰慕湖湘文化,希望像蔡锷、黄兴等许多长沙革命先辈一样,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故自名为“刘湘波”。

当时,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和开发区热的退潮,国企经营困难,中国经济陷入低潮,内地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刘老石立足现实关注农村的生命旅程由此而始——在湖南师大期间,刘老石创办哲学与现实沙龙,组织同学去农村调研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农村。

2000年,刘到天津科技大学的前身天津轻工业学院社科部任教,同时担任了学生辅导员,分管学生活动一年。当时几乎没有学生对农村感兴趣,刘老石费尽心机,以乡村文化旅游为名,拉到了6名学生骨干,开始组织学生对农村的访贫问苦和实地调查。

在南开大学,刘老石无意中听了温铁军的讲座,相见恨晚地邀请温铁军到天津科技大学为学生讲课,此后一直追随温铁军。

2002年,刘老石受温之邀进入《中国改革》,组建“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项目”,成为总执行人,开始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

通过组织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刘老石带着1000多名大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到农村的真实情况,并培养了这些学生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脚踏实地做工作的习惯。而全国大学校园内的支农学生社团,则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为200多个的燎原之火。

为了培养和帮助学生,刘老石总是慷慨解囊。

2011年春节前夕,刚刚离开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到一家报社工作的小吴为回家缺钱购买物品孝敬父母而烦恼,给刘老石打电话的时候,刘主动借给他2000元。

由于常年在外奔走,开销多是自费,刘老石经济并不宽裕。在遇到支农大学生队员借钱时,他甚至不得不向妻子伸手。

但三农这条路并不好走。

艰难的合作社道路

身怀着如甘地般感天动地之仁德,随时随地幻化成大大小小铺在路上的石头。

最初,刘老石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想法是,农村扶贫应当先从精神层面开始,并孜孜不倦地在这个方面努力。

山西永济寨子村农民协会理事长郑冰在认识刘老石后,将刘老石的文章《扶贫应当从精神开始》复印在村里张贴,并称刘老石为老师。

但刘老石认为不公平,他希望能以平等的心态去农村与农民交流交往,便自名为“刘老石”,于是渐渐地,人们更多知道的是“刘老石”,他的本名则少有人提及。

随着对农村了解得越来越多,刘老石发现,凡是实行合作化的农村,竞争力比单家独户的农村更强,于是,他逐渐把促进农民合作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

2003年,温铁军在河北定州翟城村建立“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刘老石及其所领导的大学生支农调研队,成为这所另类学校的基础力量,这所学校也成了刘老石践行理想的阵地。

在学院里,刘老石特别在意培养农民自主合作的“主体性”,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每次培训,刘尽量邀请全国开展合作社有经验的农民来做教员,让他们在相互学习和辩难中进步。在学院运行的3年多时间里,通过10次左右的培训,刘影响了2000多名农民。

2003年国庆节期间,刘老石在何慧丽——中国农业大学到兰考县挂职担任副县长的副教授——的协助下,带领大学生来到了兰考的贺村,在当地创建文艺队,并为老年人义务服务,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现在,贺村的农村文艺队已从原来的4支发展到近30支,而兰考农民在2004年参加了刘老石的合作社培训后,创建了自己的合作社,其中南马庄合作社还选择了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并被多家新闻媒体所关注,产品受到北京、东莞和郑州等地市民的认可。

在山东姜庄,刘老石认识了农民马宜场。马原来是农村的维权人士,是当地政府挂了号的问题户。刘老石引导他:“与其跪着维权,还不如站着乡建。”于是,在刘老石的帮助下,马宜场成立了姜庄合作社,改善了与政府的关系,走上新的道路。

安徽阜阳县南塘村是刘老石最为得意的试验区之一。该村从世纪之交起,在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的本地大学生杨云标的带动下,不断与个别官员抗争,但文化和经济建设却一片空白。

2003年,刘老石带领大学生来到南塘村支教和调研。刘老石冬天一件肥肥大大不合体却穿了好多年的羽绒服让杨云标印象深刻。他领着大学生们与维权代表合作,在村里开展了“十佳儿媳妇”等多项评选,让浮躁的村庄开始稳定下来,并创建了自己的合作社,也让原本非常对立的“官民”矛盾缓解。

杨云标对刘老石的印象是:他不像一般知识分子下乡,身上总有种居高临下、教育农民的傲气,他是真的以一种匍匐下来的姿态在聆听,让农民感到了尊重与平等。不管多么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只要说农民愚昧自私,刘老石的反应就会很激烈,为农民争辩。

“即使农民自己,也不像他那样维护农民的面子和尊严”,杨回忆。

2004年温铁军到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刘老石任总干事、负责人,专门开展以促进合作为目标的支农调研和乡村建设活动。

河南兰考县胡寨哥哥农牧业合作社王继伟此后多次去乡建中心学习,与刘老石接触较多。刘对在此处学习工作的大学生态度比较严厉,但对来此的农民却很宽松。大学生们晚上讨论,刘让农民学员先休息,大学生不许喝酒,但却允许农民晚上可以少喝点酒。

随着中国各地零零星星的合作社的建立,温铁军和刘老石有了更多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孟山都等为代表的农业跨国大资本,开始越来越多地主宰全球农民的命运,普通小农越来越陷于被动和破产的境地。刘老石不希望中国农民也陷入这样的境地。

2006年4月,在刘老石倡导组织下,中国多个农民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组织“国仁绿色联盟”,南马庄合作社则和北京的部分市民建立了“购大米先包地”的模式,开展了城乡合作的试验。

年底,南马庄合作社和北京部分消费者共同成立了“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欲在城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市民的稳定消费成为农民稳定的市场,让农民的安全食品直接进入市民的厨房。

但“三农”这条路并不好走。

多年来,刘的支农和培养学生,甚至正常的教学工作,多次受到校方干预,2010年7月,刘老石愤然写下《老师是用来牺牲的》的公开信,辞职离校,前往人民大学读温铁军的博士生。

出事前一天晚上,刘老石正好在乡建中心开会。那个会本来大家计划推后一段时间,但那天晚上刘老石很着急,他让大家分头讲计划,然后一个个评点建议,几乎将所有部门的工作计划都过了一遍。会一直开到了夜深。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他竟撒手而去。

温铁军在《老石祭》中充满感情地高度评价这位学生与同仁:“身怀着如甘地般感天动地之仁德,随时随地幻化成大大小小铺在路上的石头”,“担忧着过往之人踩踏得稳妥与否”。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