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3天2夜,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网友吵翻

2021-10-29 22:59

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引发关注。
该博主称其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几处辐射量高达30+μSv(微希沃特)”。照片中,该博主穿着便服在几处废弃建筑物前留影,包括著名的核“石棺”。对此,有网友质疑博主不穿防护服的行为,并认为其可能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也有人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网友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该博主则回复称,大部分时间自己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进去之前,也协议告知如何穿衣,需要带什么。
昔日核禁区成“官宣”景点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距基辅14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
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发生爆炸的电站第4号机组完全被毁,后被水泥封死,称为“石棺”。
爆炸发生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以4号反应堆为中心,将30公里半径内多数区域划为禁区,撤走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但从2011年起,根据乌克兰政府的决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对普通游客开放。据《中国青年报》2019年报道,乌克兰当地旅行社推出了切尔诺贝利一日游或两日游套餐,只有成年人可以报名参团。游客需要签署一份声明,承诺会身着长衣长裤,不触碰隔离区里的任何物品,皮肤不与地面、草木、建筑有任何接触。
有些游客会花上10美元,买一个计数器,随时测试辐射值。越接近隔离区的核心,计数器的数值越大。个别地点,数值会激增到几百微希沃特/小时。
游客回忆,在巨大的“石棺”面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会被向导反复提醒,再往里靠近,辐射将增强。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在灾难地“凹造型”引争议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切尔诺贝利已成为“黑暗旅游”现象(不少人热衷于访问与死亡和痛苦有关的地点,比如纳粹集中营或者9·11事件纪念馆)之一。
除了游客的自身安全问题,“黑暗旅游”从最初就充满矛盾,这种参观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在这些地方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答案从不明朗。游客在切尔诺贝利“禁区”中自拍。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据英国《卫报》报道,切尔诺贝利成为热门景点,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些当地人深感痛心,其中很多人是昔日悲剧的幸存者。事故已过去30多年,他们伤痛依旧。
美国责任旅行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吕贝卡·斯图尔特表示,“访问与死亡等悲剧有关的地方之前,重要的是扪心自问,你的意图是什么”“你想去那里加深理解并表达敬意,还是打算看热闹、拍照片?”
21岁的英国大学生亚历克斯·戴维森去了趟切尔诺贝利。她表示,“自拍要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明知有人遇害或受到严重影响的地方自拍,会让别人悲伤。”
此外,有专家建议人们在进行“黑暗旅游”前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当地人,了解那里发生过的悲剧故事”。也有人认为不必大费周章,只要做好心理准备,并表现出适当的尊重就可以了。游客在切尔诺贝利排队购物。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你怎么看?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综合自观察者网(作者:严珊珊)、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作者:尹海月 顾航瑜 袁野)等
原标题:《徒步3天2夜,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网友吵翻......》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21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