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反腐倡廉哨兵——全市县级纪检监察僵尸炮塔守城派驻机构改革工作综述

2019-08-29 04:16

  2014年,围绕落实“两个责任”,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工作要求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像一股清新的春风,由中央到地方吹遍全国各地。乘借这股春风,市纪委监察局聚焦主责主业,先后两次对机关内设机构实施了改革,并于2014年9月再次挥出改革的重拳,将改革指向了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履职尽责上。

  改革:势在必行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书强在谈到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时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应该说,这是党内监督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重要体现。既然中央已经明确了全覆盖的目标要求,那目前县级纪检监察派驻工作显然已经滞后于形势需要。尽管这种派驻模式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必须当机立断地进行改革,而且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

  2007年,我市撤销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设置面向县直部门和乡镇的纪工委、监察分局,在集中办案力量、强化纪委统一管理等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模式开始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纪工委僵尸炮塔守城、监察分局不仅存在监督上的“盲区”,而且不驻部门办公,很难对辖管部门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造成一些苗头性问题不能即时发现、随时提醒,此外与县纪委、监察局的业务室职责多有重叠、工作交叉,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权责不明、责任不专,影响了纪委监督责任的更好落实。更为重要的一点,派驻机构负责人还担任着所驻部门的党组成员,这一“双重身份”难免会与驻在部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利益输送关系,“不敢、不能、不想”监督也就在所难免。

  改革,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试点:改出新气象

  为保证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得更有力、更有效,市纪委瞅准时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作出了深化改革的解决之策,在全省率先迈出了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的坚实一步,开始在霸州、固安、香河搞试点,以试点先行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和做法。

  霸州市采取“单独派驻+联合派驻”的模式,撤销10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派驻纪检组33个,对国土、城建、财政、教育等大单位实行“一对一”派驻,对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实行“1+X”派驻,有效解决了派驻力量不足的问题,平衡了派驻纪检组的工作量,实现了派驻机构的“全覆盖”。

  固安县撤销了7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向全县92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派驻了27个纪检组,同时本着制度先行的原则,出台了《派驻机构日常管理办法》、《派驻机构监督职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制度,使派驻机构开展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香河县撤销了10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和工商局纪检组、质量技术监督局纪检组、县直工委纪工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和部门行业特点,采取单独派驻和归口派驻相结合的方式,派驻纪检组32个,其中单派驻纪检组12个,双派驻纪检组和监察室20个,负责监督检查全县7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现了党内监督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改革目标。

  推开:盘活一局棋

  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察局于2014年12月9乔伊费希尔日,召开全市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推进会,将改革工作在全市全面推开,要求各县(市、区)在2015年1月底前全部改革到位。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规定要认真把握好六条改革原则,即:坚持务实管用、防止利益冲突、加强统一管理、实行充分授权、讲求方式方法、强化制度保障。

  改革明确界定了派出机关与派驻机构是直接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纯粹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派驻机构与纪委各室是双向的配合与协作的关系。同时,建立实施了县(市、区)纪委常委联系派驻机构工作制度,加强了对派驻机构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使“两边当好人、两头不见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还对派驻机构给与了充分授权。派驻机构可以列席驻在部门的各种会议、随时调阅驻在部门的各种文件资料,以及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开展各项监督检查,等等。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