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观察者,观察者网社区,观察者社区,风闻]新疆地名趣谈和被遗失的土地

2021-04-21 16:42

我是喀什人,土生土长的新疆汉人。

上小学刚识字的时候,有一次听写“新疆”这个词,我把疆字左半边下边的“土”字漏掉了,语文老师周老师在课上订正听写时,专门强调了疆字,让我记忆犹新。多年以后,我还时不时的回忆起这件往事,揣摩其中的奥义。

500

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条横线,告诉同学们,这像是三座大山,上边是阿尔泰山,中间的叫天山,下边的是昆仑山,又在三线中间画了两个田字,田字好比两座山中间低的地方,上边的是准噶尔盆地,下边的是塔里木盆地。刚才在听老师讲什么阿尔泰山啊,准噶尔盆地时同学们还有些许迷糊,当听到塔里木盆地时,大家似乎都明白过来了,噢,是啊,我们喀什就在塔里木盆地旁边嘛,老师画的这个就是我们新疆啊!接着,周老师在左边画了弯弯曲曲的一条竖线,竖线左边又画了一个圆圈,这条竖线好比中国曲折的边境线,那个圆圈呢,就是过去,咱们中国弱小,受别人欺负的时候丢掉的土地。周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漂亮的“疆”字,同学们一看,豁然开朗,原来新疆的疆字简直就是地理标志物的浓缩嘛!周老师语重心长的讲,咱们新疆过去好大,后来让沙俄强占了西边最富饶的土地,所以在疆字的左下角,有一个“土”字,同学们切记不能漏写,不能忘了咱们新疆还有一半的土地在“弓”字形边境线的外边。

这节课,周老师讲的生动有趣,同学们听的十分认真。虽然我不清楚疆字确切的来历,但听了周老师的讲解,我对新疆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产生了兴趣,下面我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理文化中比较有趣的地方。

“三山夹两盆”以及被遗失的土地

“三山夹两盆”,就是三座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中间夹着两块最大的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阿尔泰山,旧称阿勒坦山,位于新疆阿勒泰,昌吉和哈密以及外蒙古巴彦乌列盖,科布多和戈壁阿尔泰之间,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Altay,亦作阿勒泰,蒙古语金子的意思。因为自汉朝以来,就有人在此掘金,更有民间俗语“阿勒泰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以此来形容其金脉之旺盛。我曾经接触到一份阿勒泰地区矿脉图,普通地图上,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像树的枝杈一样,而在矿脉图上,额河如同人的血管一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了然纸上,各支流的金脉产状也是描绘的淋漓尽致。额尔齐斯河是名副其实的一条金河,也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一条河。

500

额尔齐斯河

天山,这是一个意译的词语。Tengri tag,维语、蒙古语都是天神的意思。天山也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对上天的敬畏。有意思的是,维汉语言跨历史互译,如唐代金满县,维语Jimisar,音译为“金满城”,重译成汉语便成了吉木萨尔;唐代天山县,维语Toksun,意思是“九十”(有争议),现译作托克逊,在清末和民国译作“托克三”,有人考证这是“天山”二字唐代的读音。

昆仑山,Kunlun Mountains。维语Korum,后来根据汉语演变为Kunlun.19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提出著名的“丝绸之路”后,根据维吾尔语Kara korum 翻译为喀喇昆仑,意为黑色的巨石,根据Korum 翻译为昆仑山。李希霍芬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汉武帝时期带有传奇色彩的昆仑山(而在那之前,中原人一直觉得昆仑山是秦岭,而Kunlun这个词也很可能是外来语,有学者认为它是吐火罗语Kunlun “大山”的意思)。而昆仑山名声最大的便是被称作帕米尔三高峰的公格尔峰(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和慕士塔格峰(7509米)。有趣的是,一说起帕米尔高原,人们自然想到喀什的塔什库尔干,其实帕米尔高原的名片,三山一湖(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峰和喀喇库勒湖)都在克州的阿克陶境内。之前和朋友聊天,多数驴友认为帕米尔的美景在塔什库尔干,连阿克陶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阿克陶人在忙着接待游客,塔什库尔干人一直觉得旅游收入的大头落在了本县的口袋,却看着阿克陶人慢慢儿鼓起了腰包。昆仑山最美的地方是在喀喇昆仑走廊,整个走廊在地理上属于巴尔蒂斯坦(小西藏),包括喀喇昆仑山最高峰乔戈里峰Chogori在内的大多数地名都是藏语,Chogo,大,ri,山。当年巴基斯坦在考虑到该走廊对中国具有极大战略价值的情况下,将其划入中国,以换取中国放弃对坎巨提(Hunza,洪扎、罕萨、小勃律)的主权要求。哪里最美不重要,关键是美景要有被欣赏的机会,喀喇昆仑走廊不容易去,人们便可以在三山一湖领略帕米尔高原的壮美。

如果说昆仑山西段的公格尔峰和慕士塔格峰算在帕米尔高山群,那么昆仑山中段西侧的昆仑神女峰算作昆仑山最高峰也不为过。昆仑神女峰,也叫流石山,海拔7167米,英文名字是Kunlun Goddess Mt.,它是和田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在其东南侧,就是克里雅山口,经过此山口便是被称作克里雅古道的一条新藏通道,当地维吾尔人则称其为藏道。鲜为人知的是,这条克里雅古道是当年“进藏英雄先遣连”进藏的通道和之后修新藏公路的最初踏勘路线。

从于田县兰干乡普鲁村出发沿着普鲁河谷曲折上行,普鲁村以南6公里的阿拉叫依驿站遗址是这条古道的起点,也是古代屯兵检查的卡子。行进50多公里后是普鲁河的源头苏巴什,海拔4200米,维吾尔语意为河水之源。在河岸平坦的高台上,有一个用石块垒起来的大院子,院子内有十几间用石块隔成的长方形的屋子,这便是1951年筑路大军的指挥部。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淋,屋顶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断壁残垣在高原的寒风中矗立着,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再往前不到10公里,翻过昆仑山的北侧山脊喀拉塔什山海拔5114米的硫磺达坂(当年部队在这里筑路时,硫磺的气味很重,故起名硫磺达坂),就进入了昆仑山间一片辽阔的阿什库勒盆地(乌鲁克盆地),平均海拔4700余米,面积约740平方公里。那里水草丰富,野牦牛、野驴和藏羚羊众多,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这人迹罕至地区分布有两个大的高山湖泊,阿什库勒湖与乌鲁克库勒湖,以及阿什库勒火山群的14座火山,熔岩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其中有明显火山特征的三座,成“品”字形遥相呼应。据记载,1951年5月27日上午9时50分火山曾经喷发过,据说当年筑路大军亲眼目睹了那次火山的喷发。新疆日报1951年7月5日报道:“在于田县苏巴什以南,昆仑大坂西沟一带,5月27日上午9时50分发生火山爆发。第一次爆发时只见一个山头上发出轰隆巨响,接着烟灰像一条大圆柱似的自山顶冒出。接着又连续爆发了3次,每次只隔几分钟,未发出巨响,只有烟灰上冒。以后几天又看到火山冒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关于火山喷发的报道。根据报道和有关的考察意见,此次火山喷发属爆炸式喷发,比较一致的看法无熔岩溢出。因为这次的火山喷发,这条已经修筑了不少路基的道路便被废弃。在修筑老新藏线失败的5年后,1956年,解放军从叶城出发,修筑了一条叶城经阿克塞钦到阿里狮泉河的单行砂砾路,它在随后爆发的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砂砾路就是新藏公路的前世了。

准噶尔盆地,准噶尔之名源于清朝平定天山北路之前这里是准噶尔蒙古人的游牧地。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古尔班,蒙古语三的意思,通古特,野猪的意思,字面意思是三头野猪,延伸出来是野猪出没的地方。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一说是河流、支流之意,也有说是田地、田野的意思。而其中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Taglar,维语山前的意思,Makan,阿拉伯语,荒芜,可以理解为山前荒芜之地比较贴切,解释为进得去出不来着实让人挠头。

被割让的土地——七河地区,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并非南疆阿克苏河,西域大地有许多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亚古斯河及已经干涸的巴斯坎河和沙尔坎河这七条流向巴尔喀什湖所在的流域,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河中地区(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及咸海之间的地区)以东,以伊塞克湖及楚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准噶尔汗阿睦尔撒纳逃往七河地区避难,清将富德与兆惠攻入七河地区,并且与哈萨克苏丹订立协议,七河地区归附大清。但是一百多年之后,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了此地,从此这块土地便留在了弓字形边境线之外,成了现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领土。

新疆各地的两套地名

在新疆,各个民族的群众分别用不同的语言来称呼地名。首先来介绍新疆四个地级市和其他地州。

乌鲁木齐Urumqi,做奶皮子的人,蒙古语奶皮子orum/urum/qaymaq,匠人,Qi/Chi。比方说:喀赞其Kazanqi,做锅的人,俄罗斯喀山kazan是塔塔尔语锅的意思;塔哈其tagharqi,做布袋的人;塔兰其Taraqi,割麦的人;乌珠穆其Uzumqi,种葡萄的人,和内蒙古乌珠穆沁是一个意思;卡舒其Qoshuqqi,做勺子的人,和那位沙特记者名字一个意思,那位记者的祖上给奥斯曼皇室做餐具,所以他家族以此为姓氏;格莱姆其Gilemqi,做地毯的人;朵帕其Doppaqi,做花帽的人;伊力克其Yilikqi,年工;京其Jingqi,做秤的人;昆其Konqi,皮匠,洗皮子的人,库尔勒有一条昆其河,汉语音译美化为孔雀河。乌鲁木齐并非官方所说的美丽的草原,美丽维语古再丽Guzel,蒙语赛罕Saihan,草原维语达拉Dala,蒙语塔拉Tala,古维语Orum还是罗马的意思,维语、蒙语都有在r前加u或者o的习惯,比如罗斯Russia,前面加o,就成了俄罗斯Orussia。但是Urumqi不能翻译为罗马人,因为其Qi/Chi作为后缀只能指代做什么工作的人,还有人说Qi在维语里有小的意思,所以Urumqi可以解释为小罗马,但是维语小是Kichik,似乎这样解释也有点牵强。

克拉玛依Qaramay,黑油。喀喇Qara,黑,玛依may,油。这里因石油而出名,本来此地被称作黑油山,后来称作喀喇玛依,因《人民日报》一篇介绍这里的文章,文章中称此地为克拉玛依,后来便沿用至今。

吐鲁番Turpan,原吐鲁番地区,2015年撤地设市。地名源自阿拉伯语Turfan,“不可思议”的意思。维语中f和p经常混用。高昌区,原县级吐鲁番市,维语喀喇霍加Qarahoja,黑和卓的意思;托克逊Toqsun,九十的意思(有争议);鄯善县Pichan,维语马兰草,清朝翻译为辟展,民国时误用古鄯善国民名。

哈密Qumul,原哈密地区,2016年撤地设市。库姆Qum,沙漠,乌勒ul,地基。伊州区,原县级哈密市,维语伊吾郭勒Iwirghol;伊吾,原哈密古地名,维语阿拉土尔克Araturuk,ara中间,torog准噶尔语圆圈;巴里坤,Barkol,蒙语老虎腿,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赐名镇西直隶厅,民国改称镇西县,解放后恢复巴里坤县,境内碑刻古迹甚多。

伊犁州Ili,伊宁市,维语固勒嘉Ghulja,盘羊的意思,蒙古语Ughazha盘羊;新源,维语巩乃斯Künes,Kün维语太阳,es复数;霍尔果斯Qorghas,蒙古语骆驼粪;奎屯Küytun,蒙古语寒冷;巩留,维语Toqquztara,民国巩乃斯与托古斯塔留设置局简称,维语九条河;尼勒克Nilqa,蒙古语婴儿;昭苏,蒙语蒙古勒库热,意思是蒙古人的庙宇,源自当地黄教的圣佑庙,当地人称为喇嘛昭,1938年民国政府在喇嘛昭设昭苏设治局,取昭然复苏之意,1942年建立昭苏县。昭苏还是新疆唯一一个没有沙漠的县。当年沙俄趁阿古伯之乱侵占伊犁九城,昭苏也深受其害,后来曾纪泽与左宗棠文武配合之下,沙俄吐出了包括昭苏在内的伊犁这块肥肉,所以这块特克斯河哺育的土地便回到了祖国怀抱。笔者曾经在南疆边境线走过,发现中国一侧山脉几乎是光秃秃一片,境外则是郁郁葱葱,可想当年沙俄侵吞我西域沃土是经过精细勘察过的,让人唏嘘不已。特克斯,Tekes,维语山羊,是中国有名的八卦城。16世纪中叶,意大利人设计了一种新的防御形式——棱堡。后来城墙越来越低,索性只保留六边形、八边形的样子。特克斯就是采用了这一形制。1937年,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的岳父,时任伊犁区屯垦使的邱宗俊让德裔苏联专家在特克斯设计了棱堡,设计图纸很像八卦,邱宗俊于是自称:八卦城。八卦方位设计八条大街分为:坎,乾,兑,坤,离,巽,震,艮。修好后也就是今天的特克斯城。然而,民间一直传言是丘处机设计,其实是因为邱宗俊名声很差,其家族后来回兰州后也遭到灭门暗杀,因为他的姓和丘处机同音,人们为了避讳,所以美化成了丘处机为设计者。

巴音郭楞州Bayangol, 蒙古语富裕的河流,原首府焉耆,维语喀喇沙尔karasheher,黑城;县级库尔勒市Korla, 维语看到的地方;尉犁,维语罗布淖尔Lopnur;若羌,维语查克力克Chaqiliq,纺车的意思;且末,维语车尔臣cherchen, 维语古鄯善国音译,汉语古且末国音译;轮台,维语布古尔Bugur,汉朝轮台在今天轮台县境内,唐朝轮台在现在乌鲁木齐。就像唐朝疏勒镇(军镇)在喀什,汉朝耿恭守卫的疏勒城在今天奇台县。和静,1939年设立和通县,蒙语浩特Hot,寨子的意思,后改为和靖县,1965年在周总理批示下,改为和静县,值得一提的是,和静县是世界上与周边接壤县市最多的县;和硕Xoshut, 蒙语和硕特部。

阿克苏地区Aqsu, aq白色,su水。阿克苏市(县级市,Aqsu),温宿Onsu, 古代姑墨国,on十,su水, 清朝误用古温宿国名;乌什Uchturpan, 乌什吐鲁番的简称,uch,顶端,属于古温宿国;库车Kuchar,古称龟兹,维语Kusan;沙雅shayar, 波斯语王子;新和,维语托合苏toqsu,丰水之意,1941年改为新和,新疆永久和平之意;柯坪Kelpin, 地窝子的意思;阿瓦提Awat, 源于波斯语阿巴德Abad, 繁荣的城市的意思,维语有b读w,d读p、t的习惯,比如:烤肉阿拉伯语Kabab,维语Kawap, 热瓦甫琴波斯语rabab,维语rewap,而且世界上有许多根据“阿巴德”演变出来的地名,比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Islambad,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Ashgabad,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d,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Jalaabad等等;拜城,维语Bay富裕,和巴音,巴彦,巴依,都是Bay富裕的意思,萨依、沙依是维语Shay河边的意思,巴格、巴克是维语Bagh花园的意思,借自波斯语。乌鲁木齐的沙依巴克区,就是河边花园之意。巴音布鲁克,富饶的泉水。

喀什地区Kashgar, 县级喀什市Kashgar, kash玉石,汉语借用古疏勒国名,疏附,原属疏勒直隶州,简称疏附,维语阔纳喀什噶尔Konaqeshqer,kona老,附属于疏勒之意,喀什老城,喀什市是解放后疏附县析置出来的,后来疏附县迁至现在的托克扎克镇;疏勒,维语英吉喀什噶尔Yéngiqeshqer, Yéngi 新,即喀什新城,老喀什人也叫汉城,区别于回城(喀什老城),是误用古疏勒国名;英吉沙Yéngisar, sar阿拉伯语城市,新城的意思;泽普,维语波斯喀木Poskam,post波斯语毛皮,kam缺少,泽普为泽拉普尚的简称,波斯语Zarafshan/Zarapshan 金子地域;莎车,维语叶尔羌Yeken/Yerkent, 因叶尔羌河得名,1929年设莎车县和叶尔羌县,1943年两县合并为莎车县,汉语借用古莎车国名;叶城,维语恰噶立克Qaghiliq,乌鸦的意思,汉语为叶尔羌城简称,属于误用;伽师,维语排孜阿瓦提Paziawat,波斯语天赐繁荣之城,清朝定名时借用喀什的另一个古代直译,伽师砥离,简称伽师;麦盖提Mekit/Merkit,蒙语蔑尔乞部;岳普湖Yopurgha, 维语yopur叶子,gha词缀方位;巴楚,维语玛喇巴什Maralbéshi,maral鹿,besh头,巴楚来自另一个弃用的维语地名巴尔楚克barchuq, “一切都有”的意思;塔什库尔干Tashkurgan, 维语tash石头,kurgan城堡,塔吉克人叫sarikol 色勒库尔或者萨雷阔勒,塔什库尔干是中国唯一与四国接壤的县,与四国接壤的山口是:卡拉苏-阔勒买山口Karasu kulma与塔吉克斯坦接壤,瓦罕基尔山口Wakhjir与阿富汗接壤,红其拉甫山口Khunjerab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接壤,图尔基斯坦拉山口Turkistanla与印度克什米尔接壤。

和田地区Hotan, 古东伊朗塞语ho/go 牛,tan/stan/stana/state地方,(这就是为什么中亚那么多斯坦,相当于汉语“州”的意思,有趣的是,中亚五斯坦国,吉尔吉斯的官方国名里没有斯坦,却被叫吉尔吉斯斯坦。)古于阗国/于田国,hotan古代直译:和田/和阗/于阗,当年于阗佛国国姓尉迟为汉语音译,于阗语写作:Viktá,含义是胜利者或征服者,于阗语属于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与今天中国的瓦罕塔吉克语最接近,与英文Victory同源,今天的于田县要是改作维多利亚县是不是很幻妙?洛浦lop, 当地人来自罗布泊;墨玉,维语喀拉喀什Qarakash, 黑玉,墨玉的意思,汉语取意译,喀拉喀什河也叫墨玉河;于田,维语克里雅Kériye ,源自阿拉伯语村落的意思,民国时期误用古于阗国名,后来简化为于田;民丰,维语尼雅Niya,源自阿拉伯语“目标”的意思,1943年析置民丰设治局,取民众丰腴之意;皮山,维语固玛Guma, 藏语/古吐蕃意思是贼,汉语取古皮山国名。

500

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李圣天(尉迟僧乌波)

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地名,比如奇台,维语古城Gucheng,清朝叫古城县,现在维语沿用下来了。乌苏Usu,蒙语是水,哈萨克语西湖Xihu。塔城,维语乔切克Chochek,哈萨克语乔协克,蒙语楚呼楚Chughchak,木碗的意思。哈萨克斯坦的扎尔肯特Jarkent,和南疆的莎车,维语叶尔羌是一个意思,因为扎尔肯特是清朝叶尔羌移民留下的地名,哈萨克语习惯将词首Y读作J。因苹果,维语Alma而得名的地方,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Almaty,苹果地的意思,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Almalik,长苹果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可食用的苹果均源自伊犁新源的野生苹果林,阿克苏闻名的冰糖心则是日本改良的红富士苹果。

新疆各地都有许多以巴扎Bazzar为名的乡镇或村庄,比方说于田的先拜巴扎镇,就是星期六集市的意思;新和县的排先拜巴扎乡,星期四集市;和田县的都先拜巴扎村,星期一集市;岳普湖县也克先拜巴扎镇,星期天集市;这些巴扎主要是根据星期几来的,当地哪天赶集,哪里就热闹,也就慢慢形成了定居点,由村成乡成镇。关于星期的地名,最著名的便是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Dushanbe星期一,因为杜尚别原来有一个星期一巴扎Dushanbe bazar,苏联人后来就将这个城市叫作杜尚别Dushanbe。在波斯历法中,周日是第一天,所以周日是也克先拜Yakshanbe(第一天),这个yak的读音反而和汉语的“一”很像。周一是Dushanbe(第二天),周二是赛先拜Sershanbe(第三天),维语中周一到周日几乎全部借用波斯语。

因为一些不同语言导致的重复的地名,比如藏语中湖泊叫错,纳木错叫纳木错或者纳木湖就好了,叫纳木错湖就重复了。维语里湖泊叫库尔或者库勒Kol,喀喇昆仑公路附近的喀拉库勒Karakol,意思是黑湖,过去传成蒙语就是喀拉库勒淖尔,蒙语淖尔Nur是湖泊,传到清朝官方成了喀拉库勒淖尔腾格,满语Tengin是湖泊,转成汉语就是喀拉库勒淖尔腾格湖。清朝在当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在巴达克山,也就是现在的塔吉克斯坦巴达赫尚的叶什勒池打过一次重要战役,后来还立有《平定回部勒铭伊西洱库尔淖尔之碑》,立碑处当地人叫苏满塔什,意思是刻有字的石头的地方,可惜后来这块乾隆纪功碑常年风吹日晒,仅存残碑残字,1891年12月,时任新疆巡抚魏光焘重新立了一座碑。然而,新立之碑也在后来被沙俄掠夺到塔什干博物馆去了(现存圣彼得堡博物馆),底座也被捣毁。叶什勒池在当时被翻译成伊西洱,库尔kol和淖尔nur分别是维语和蒙语的湖泊,那么这个伊西洱库尔淖尔的叫法也是重复了。还有慕士塔格,Muz是冰,Tag是山的意思,慕士塔格就是冰山,不必再重复为慕士塔格冰山。

家乡喀什

提到家乡喀什,自然名气最大的就是喀什老城。2013年老城开始修缮,2015年喀什古城5A景区正式挂牌,这座新疆第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活力。喀什老城在世界上知名度的提升源于一部经典电影《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2007年在喀什老城和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取景拍摄,因为当时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不安全,导演福斯特不得不将外景地放在与喀布尔老城格局类似的喀什老城。影片中,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在吾斯塘博依的老茶馆附近,这座茶馆曾经是老城里的一座医院,后来主人改作茶馆,距今已有百余年光景;石刑的广场是原师范学院现喀什大学高台校区的足球场;还有塔什库尔干石头城,这座石头城并不是传说中2000多年前的蒲犁国都城,而是1902年清朝为了应对沙俄蚕食渗透而修建的军堡,石头城城墙多用夯土,强基是石块垒成。这座军堡用处并不大,清军初衷是依托高耸地势,威慑俄军,但多数情况俄军切断水源,军堡内士兵便不占自退。军堡下是美丽的金草滩,当地人叫阿拉尔草原Aral,源自蒙语Aral,岛屿的意思。除了这里,南疆的兵团城市,中亚的咸海,都叫阿拉尔。一部经典电影,让一座古城知名度大升,现在游客来到老城,总要到老茶馆坐一坐,听听说书人的故事,品一口砖茶,感受一下老城的呼吸。

喀什老城曾经有四座大门:欧尔勒达大门,喀日克大门,苏大门,托克扎克大门,城墙之外叫欧尔达阿勒迪,王宫之地的意思。

欧尔勒达大门是老城的南门,在香榭大街对面,修缮老城的时候复建了半边城门;喀日克大门是老城的北门,在亚瓦格,九小十字路口附近;苏大门,就是老喀什人说的东门,也就是现在老城景区每天早上开城仪式那里的城门,苏大门也是水门的意思,因为临近吐曼河,所以取名苏大门;托克扎克大门,是老城的西门,原址在吾斯塘博依巷口,后来老城扩建,与附近的徕宁城合为一体,现在地区公安处附近的那段土城墙及一个城门洞就是徕宁城遗址;南门外的王宫之地,就是现在文化宫附近区域,相传那里的老城居民曾经是喀喇汗王朝与东察合台汗国时期贵族的后裔。

欧日大、欧尔勒达、斡耳朵、鄂尔多斯、乌尔都、Orda ,维吾尔语意是宫殿,原本的意思是军营,后来演变的过程中意思变为宫殿。12世纪,蒙古人借用Orda,改为Ordon,以此替换蒙古人本有的宫殿一词ger,今天ger这个词变成了家、毡房。当时汉语文献将Ordon 翻译为斡耳朵,也就是宫殿、宫廷、首都、大帐之意。大蒙古国斡耳朵位于阔迭额阿剌勒Kodege aral。西突厥汗国斡耳朵位于碎叶城,葛逻禄汗国斡耳朵位于碎叶城,西辽斡耳朵位于巴拉沙衮,喀喇汗国斡耳朵位于巴拉沙衮。蒙古人进入河套平原,将这里作为进军西夏的最前沿,因此河套平原从此有了一个蒙古名字鄂尔多斯Ordos ,这个词是宫殿的复数,因而是千万宫殿的意思。回过头来,再看遍地新疆的餐厅和遗址,比如莎车叶尔羌皇宫(yeken orda),喀什欧日大餐厅,老城欧尔勒达大门,都使用了Orda这个词汇。当然,也有奥尔达、奥尔丁、奥尔朵等很多汉语译名。最后说下欧日大Orda与乌尔都Urdu,17世纪印度莫卧儿帝国(莫卧儿是mongol的另一个汉译,不得不佩服汉译的多样性)将Orda这个词汇引入,变为Urdu,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国语,乌尔都语。那么乌尔都语是怎么回事?当时的印度使用的语言甚至没有名字,宫廷就把宫廷里说的语言叫做Urdu,宫廷所在地在印度德里。然而,1857年,莫卧儿帝国灭亡,民众不再认可Urdu,掀起了民族主义,改名为Hindi,印地语(也是印度的意思)。这就是今天印度国语印地语的由来。民族势力取消了Urdu语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重新恢复梵语词汇。巴基斯坦原本没有乌尔都语母语使用人口,但是印巴分治后,凡是信伊斯兰教的就跑到巴基斯坦,凡是信印度教的就拖家带口跑到了印度,这就导致当时在德里说乌尔都语的数万印度人被迫跑到巴基斯坦定居,但是仅占巴基斯坦人口5%。今天,乌尔都语虽然是巴基斯坦国语,但在巴基斯坦却不是旁遮普人、信德人、普什图人、俾路支等任何一个民族的母语。然而,为什么把乌尔都语定为国语?因为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就是从印度跑到巴基斯坦,这是他的母语,所以他把乌尔都语定为国语。这也就是为什么乌尔都语和印地语除了字母不同,其余几乎一样。乌尔都语多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印地语多一些梵语词汇,但不影响交流。印地语相当于汉字,乌尔都语相当于汉语拼音。

在喀什老城最高点耿公台上,有一处复建的古迹——耿公祠,这是左宗棠部将刘锦棠(1884年新疆建省后第一任巡抚)收复喀什噶尔时仰慕东汉名将耿恭固守疏勒城(在今天奇台破城子)的坚韧气节而修建的。

耿恭,东汉戊己校尉,曾经在众寡悬殊,粮尽无援的情况下固守疏勒城。匈奴人围困疏勒城,汉军“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闹起了粮荒,将士们一个接一个死去,后来匈奴人派人诱降,许诺耿恭作白屋王,耿恭严词拒绝,并将来者一刀斩首火烤其肉食之。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出典于此。匈奴人见诱降不成,便断绝城外水道,形势万分危急,将士们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后来耿恭与众将士掘井取水,十五丈深仍不见水,后来耿恭跪拜天地,以剑击石,或许是耿恭的坚韧气节感动了天地,或许是因为匈奴人把河流上游截住后,水渗到地下,终于泉水喷涌而出,汉军备受鼓舞,耿恭命人将水泼向城下,匈奴人见此情景,认为有天神相助。2003年姜文主演的电影《天地英雄》当中,“老不死的”在干河床上用剑击地,地下河水喷涌而出,这一桥段恐怕也是出于此吧?而中国象棋里面的残局“耿恭拜井”也是来源于此。后来在英勇拼杀当中,将士们与援军会和,最终历尽艰难险阻,于次年进入玉门关,而突出重围时的二十六人已经只剩下十三人,而且个个“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惨不忍睹。当代画家左国顺创作的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故事。

尽管耿恭没有到过南疆,但是东汉南有班超守盘橐城,北有耿恭守柳中城(今天鄯善鲁克沁),一南一北经略西域,其精神力量足以振奋后世戍边将帅,所以才有了喀什耿公祠这一附会的名胜古迹。

500

500

曾经担任二军政治部摄影员的袁国祥将军在收录于《喀什市文史资料》第十辑的《喀什耿公楼的片段回忆》一文当中,生动描述了1950年春天某天他去探访耿公祠的景状:

“当我们来到耿公台前时,没想到台阶已经毁坏,一般人很难上去。于是,我们向附近老乡借了个梯子才攀登上去。一上耿公台,就进了一个山门,只见在那片被矮墙围起的高台平地上,一座雄伟的楼阁拔地而起,南北宽五间,东西阔三间,楼下中部三大间被红墙围起,可能是正殿,两边是宽阔的走廊和翘起的飞檐。上面高楼没有墙壁,20个立柱,凌空支撑着一个人字形的大屋顶,两层飞檐,简瓦覆盖,一如内地庙宇。据说正殿中供有东汉西域戊己校尉耿恭的彩色塑像,过去初一、十五常有人来此烧香朝拜。但我们未能进去一观,因解放后无人看守,人们也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在这座高楼的东北侧,还建有一座两层的小楼,中间一间大,两边两间小,只是下层墙壁一部分已倒塌,也无飞檐覆盖下的游廊,楼上及其屋顶建筑与主楼差不多,但比主楼矮了大半截。现在从照片上看来,好像是一座戏台,又好像是供游客饮宴赏景的地方。其近旁有小屋,可能是伙房或看守人的住宅。”

1956年3月5日喀什大地震,将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耿公祠震倒,后来在反对封建迷信,以及当时消除所谓“大汉族主义”的思潮下,将耿公祠彻底拆除,并且将民国时代这一块耿公区改名为亚瓦格区(后来的亚瓦格街道办事处),将耿公台下的耿公泉,也叫九龙泉改作布拉克贝希。以至于现在大多数喀什人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这么一座古迹。真像袁国祥将军所说,“耿公楼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误会,那么耿公楼的消失也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500

500

500

除了耿公楼,喀什老城另一处不起眼的古迹便是徕宁城。

公元1759年,清朝军队平定了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大小霍加(即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的重孙波罗尼都与霍集占)之乱,统一了整个新疆,之后在喀什噶尔设总理南疆八大城的参赞大臣,同时设阿奇木伯克协助治理少数民族事务。参赞大臣之下又设领队、协办大臣各一,专理喀什噶尔、英吉沙二城事务。清朝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永贵认为喀什个古城的格局“错乱无章,难以扎营,且官兵不便与回人杂处”(《回疆志》)等原因,上奏朝廷获准后,于1762年开始在旧城西北二里一个名叫“古勒巴格”的地方起建一座新城。古勒巴格意为果园,是当年大霍加波罗尼都的私人庄园,南有克孜勒河环绕,地势高敞,景致宜人。清军消灭波罗尼都兄弟后,没收庄园。与旧城相去很近却又互相分开,位置很理想。这座新城周长“二里五分余,高一丈四尺,底厚六尺五寸,顶厚四尺五寸”(《回疆通志》);四面开四道城门:东门叫承恩门,西为抚羌门,南为彰化门,北为辟远门。城内“建仓库、衙署及兵屋;城南辟教场、将台,规模大备”(《新疆回部志》)。1770年,又在此城西门的城头上加修正楼与角楼。1771年,由清朝乾隆皇帝正式赐名为“徕宁城”。原址在今喀什地区公安处驻地,旧墙至今可见。官方称其为徕宁城,当地人则称其为喀什噶尔新城或喀什噶尔汉城。维吾尔族群众仍称其为古勒巴格。

新城建成后,为清廷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衙署驻地,旧城则由维吾尔族的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驻守治理。新城东北处建参赞大臣、协办大臣衙署各一所;西部建有英吉沙领队大臣公馆、满汉印房、笔帖式官房、经牧处、营务台站、回子学房等建筑物。西门北侧设有粮饷局、库房、军械弹药库;西门北侧设满营将领衙署及满营兵房八十间与绿营兵房一百另三间;另外,城西北角建有一所监狱。随着城内人员增多,后又在西城门外设税务厅,南门外设接官厅与管理关厢都司衙署,同时又兴建了万寿宫(为清官员举行祭祀或大典之用)与关帝庙。1794年,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永保又上奏朝廷获准后,于城南门外建盖了大批商肆店铺,从内地迁来的许多满汉商民居住开业经商,以繁荣新城商业经济。当时人评价说:“徕宁城仰瞻宫庙之辉煌,凭临城池之壮丽,居然新疆一都会矣!”(《新疆回部志》)

公元1826年7月18日,即当年古尔邦节第一天,波罗尼都的孙子张格尔在中亚浩罕汗国与英帝国主义的唆使支持下,大规模武装入侵喀什噶尔。7月26日喀什噶尔旧城陷落,阿奇木伯克买买萨依提英勇牺牲。在失去一切援助的情况下,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调回守卡和打散的残部,与一千多名江、浙、湘、蜀、陕、甘籍的汉族商民退守徕宁城。首战与三千浩罕军队接阵,“及至接仗被官兵凭城打退,杀死八百余人,带伤者不计其数”(《清宣宗实录》)。张格尔见不奏效,率本部兵马亲自攻城,又未得逞。于是他命人在克孜勒河下游堵坝截流,以期抬高水位淹毁徕宁城。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湖南长沙籍的普通清军士兵黄定湘(1801-1826年)奋身泅水,从水底凿开坝土,水位骤降,城池得救。这位普通的清军士兵以自己年轻的生命赢得了当地人极大的尊崇。他死后,新疆各地称其为“方神”(保护四方之神),有十几个县为他建起了方神庙,地方官吏与百姓每逢月初一和十五都定期进庙上香,此风俗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1826年9月28日,张格尔叛军还是攻陷了徕宁城,参赞大臣庆祥自杀殉国,徕宁城也大半毁于硝烟战火之中。1828年张格尔事变平息后,新城迁至今疏勒县址重建。徕宁城于是废弃。

1898年,因清朝驻喀什噶尔副将协台衙署设在原徕宁城遗址上,清军副将杨德俊在疏附旧城(即喀什噶尔古城)西边开了一座城门,与协署接通,并在徕宁城墙旧址上又补筑了一道新的半圆形城墙,这座小城被称为“月城”,当地维吾尔群众称为尤木拉克协海尔(即圆城)。月城与旧城既相接又相隔,为历年官府驻地,直至解放前夕,仍是旧政权当地驻军的旅司令部。喀什噶尔徕宁城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谱写过壮丽辉煌的篇章,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之名与业绩,是一座值得纪念的古城。

现今的徕宁城,因修筑城市道路,已拆毁大段城墙,仅存一小段墙基和城门在默默地诉说着古城的往事。

作者:喀什汉人

参考资料:

1.《喀什市文史资料》;

2.《新疆文史资料》;

3.祁韵士《西域释地》;

4.祁韵士《西陲要略》;

5.尼亚孜克里木《新疆部分地名研究》;

6.王树枬《新疆图界图志》;

7.艾孜买提的微博。

8.百度百科

9.耿公楼图片来自“喀什古城记忆”。

500

延伸阅读

新疆大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在上演!

朋友,你不必专门为我找清真餐厅

清华维吾尔族博士揭示“泛清真化”背后的阴谋

维吾尔族,也需要解放思想

我是维吾尔族,但我并不信仰伊斯兰教

跟着央视全面了解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