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降到4.8,中国好声音还在死撑

2021-11-01 10:31

7.9降到4.8,这国民综艺还在死撑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最近,《中国好声音》难得上了把热搜。
不过,话题却与节目内容无关。
而是节目组与那英发布联合声明,称:
那英将退出现场录制,接下来由廖昌永接棒指导学员。那英这一季本身就是来救场的,原本的工作安排无法调整,因此早早说好只参加到盲选结束。
而且后续也会在线上跟廖昌永共同合作,进行云录制。
虽然没什么瓜可吃。
但看到热搜,许多网友还是表示惊奇,才发现新一季《中国好声音》已经开播了。
甚至有人说:
要不是这个热搜,还以为这节目没人看了。的确,相比过去,这档节目出圈的话题越来越少。
开播一个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水花。
《中国好声音》为何变得如此没落了?
鱼叔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档曾经的国民综艺。
01
全民狂欢
2012年夏天,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正式开播。
很快便一炮而红,风光无两。
收视率从开始的1.477,一路飙升,最高达到了6.101。
除了第一期,其余期数的收视率全都是排名第一。《中国好声音》引进的是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
虽然并非原创,但在本土化制作上,可以说做得非常成功。《The Voice of Holland》
作为一档音乐选秀节目,它真正做到了好看、好听,还好玩。
首先,节目形式新鲜有趣。
整体上看,是四位导师抢学员,组成战队,相互PK。
但俗话说,魔鬼藏在细节里。
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盲选环节。这是真正的「盲」选:
导师背向舞台,不看学员,完全靠听歌声,来选人。
一旦听到心怡的声音,就当即拍下胸前硕大的红色按钮。
随着「瞪」的一声低沉音效,底座上的「I WANT YOU」亮起。
此时,椅子才缓缓转向舞台,导师得见选手真面目。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恨不得当场痛哭拥抱。
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个设定也堪称神来之笔。
既拉足了气氛,还完美契合了「声音」的主题。另外,《中国好声音》还采用了「双选」模式。
当转身的导师超过一人,权利便发生反转。
由学员选择加入哪个战队。
此时,现场就演变成了激烈的导师抢人大战,非常好玩。其次,四位导师非常有料。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实力上都很硬。
但大家是为了看他们的专业点评吗?
当然不是。
要看的是四位大佬如何相互斗嘴、拆台,「不择手段」地争抢学员。
专业点评没记住,名场面倒是如数家珍。比如杨坤。
以往只记得他沙哑的声线,这回却看到了他幽默的一面。
抢人时的一句「我今年有32场演唱会」成了年度名言。再有那英。
在微博上,她「最烦装逼的人」。
到《中国好声音》,她成了东北「傻大姐」,极尽热情与直率。
遇到合适的歌手,她的评语简单粗暴——
「好听!」
「太棒了!」而刘欢显示出了极强的专业性。
讲话四平八稳,非常理性。
有时被调侃为「像参加家长会」。哈林则兼具音乐人的专业和综艺人的诙谐。
既是气氛担当,又是颜艺代表。四个风格不同的乐坛大咖,被拉到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也是恰到好处。
既有着专业严谨的点评,又不失轻松搞笑的氛围。
这样的导师阵容,也成了节目史上最经典的一组。最后,参赛选手卧虎藏龙。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人尽皆知。
像季军吉克隽逸,以一首爆发力十足的《I feel good》引得四位导师疯抢。
最后加入刘欢团队,并走到最终冠军赛。像金志文,排名第四。
当年盲选时一首《为爱痴狂》,引来不少关注。像平安,盲选一首《我爱你中国》火遍全国。
虽未能夺冠,但之后也一度有了不错的发展。
次年还登上了央视春晚。而冠军梁博,算是当年的一匹黑马。
凭借过硬的实力,一路拿下总冠军。另外,还有吴莫愁、丁丁、张玮、袁娅维、关喆、金池等实力学员。
真的堪称「神仙打架」。
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几乎成为了那个年代每个人都难忘的一段记忆。
02
口碑下滑
之后几季的《中国好声音》热度还是有的。
但是,口碑已经大不如前。
在豆瓣上,第一季拿下了7.9分。
从第二季开始,这个分数就开始迅速下跌至6.5分。
而第三季,则只有6.0分。有人将口碑下滑归因于导师变更。
第二季刘欢、杨坤退出,由张惠妹、汪峰接棒。
抢人环节变得没那么精彩有趣。
而汪峰总是一本正经地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也遭到了不少人吐槽。第三季张惠妹、庾澄庆退出,齐秦加盟,杨坤回归。
没了庾澄庆这个综艺感十足的嘉宾,这季的趣味性更加缺失。
为了挽回颓势,第四季再次调整导师阵容。
邀请周杰伦加盟,成了这一季最大的惊喜。
首播当天,收视率直接秒杀同期的《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不少参赛选手就是奔着周杰伦来的。
在第四季播出的日子里,网络上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周杰伦。那么,周杰伦拯救了《中国好声音》吗?
答案是让人失望的。
周杰伦带来了热度不假,但节目口碑难以挽回也是真。
单看豆瓣评分,6.1的评价跟上一季基本没差。
评论区聊得最多的是:
「不关心节目,只关心周杰伦」。
2016年,《中国好声音》迎来了一次大变动。
一个是名字。
由于受到版权影响,节目改为新的原创模式。
因此节目名称也改成了《中国新歌声》。另一个则是选人方式。
由原先的转椅,改成了「战车」。
碰到心仪的选手,不再转身而是冲刺。然而,这看似很大的变动依然于事无补。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节目改了名字。
新改的「战车」反倒成了槽点,被吐槽「没内味儿」。
评论区出现最多的还是那句话:
「要不是周杰伦,这节目我压根不想看。」
从2018年起,节目名又改回了《中国好声音》,转椅也改了回来。
李健的加入让节目短暂地有了些出圈话题。从那之后,节目先后来了谢霆锋、王力宏、李荣浩、李宇春、李克勤等人做导师。
到了今年,又改成了「四位导师+四位助教」的形式。
导师换的很勤快,赛制也一直变。
但口碑却一直未能回升。
《中国好声音》似乎已经黔驴技穷。03
渐渐无声
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其实收视率不差。
开播以来一直是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一的节目。但口碑上已经滑落到历史最低。
同时在网络上的讨论度也非常低。
所以对于不关注该节目的观众,造成了一种从未开播的感觉。造成如今的尴尬局面,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看,近年来大量音乐类节目的井喷,是最主要的问题。
《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一枝独秀。
尤其还有更加细分的节目涌现,像主打说唱的《说唱新世代》,主打摇滚的《乐队的夏天》,还有青春偶像选秀的一时崛起。
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此一来,《中国好声音》的分流自然不可避免。《说唱新世代》
如今的《中国好声音》里,能让人记住的歌手实在太少了。
稍微想想,能想到的都是最初几季的选手,跟他们的歌。
像第一季张玮的《high歌》,被称为超越原唱。
现在像这样的出圈之作,几乎难觅。而从《中国好声音》节目本身来看,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节目的真实感下降。
如今再回看第一季,会发现参选的歌手有不少「瑕疵」。
轻微的走调,重重的换气,听得一清二楚。
但是,没有人会说难听。
只会感觉很真实,感受到选手真正的实力。后来的《中国好声音》就失去了这股真实。
泛滥的修音,取代了选手真实的声音。
以至于总决赛直播时,总会被吐槽翻车严重。除了唱歌假,煽情也「假」。
比如第三季第四期中,十位学员有九位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有为了去世的亲人唱歌,有为了生活而来,还有人是为了被家人认同。
好好一个音乐节目,愣是成了故事会。
虽不排除有真的故事,但还是有不少人吐槽:
一个个都这么煽情,还怎么让人听歌?
其次,节目的诚意在减少。
导师的频繁变动,使得每季导师间的化学反应也在变化。
于是到了后来,只剩下无止尽的尬聊与冷笑话。
只要他们不尴尬,那尴尬的就只有观众。当然,还有观众审美疲劳的因素。
无论第一季有多惊喜,也无论后来进行多少变动。
但核心赛制几乎从未变动过。
节目组也想试图改变,但无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
曾经塑造的辉煌,如今却成了阻碍变化的最大桎梏。除开这些,《中国好声音》还有个最致命的问题——
学员的长期商业价值不能保证。
也就是说,基本没有几个学员能够长久的走红。
即使是第一季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后来也大都沦为二三线歌手,更不谈作品出圈。
哪怕是冠军,也几乎鲜少露面。来自百度百科
真要说发展得好的,可能只有周深。
他当年参加了第三季,止步于16进8。
但凭借独特的嗓音与优秀的唱功,他的才华逐渐被更多人看到。
翻唱的《大鱼》至今仍为大家津津乐道,不久前还为《夏日友情天》演唱主题曲。
能成功稳坐顶流的,恐怕也只有这一人。作为一档选秀节目,其最大价值就是在于:
挖掘人才,为行业输送高质量的新人。
《中国好声音》一直以来在这方面都没有做出太好的效果。
即便是第一季的选手,红也是真红。
但随后的热度下降得快也是事实。
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长效的选手成长通道。
有实力的新人,便会对这个节目保持一定的观望。
而缺少了足够的实力选手,节目也就丢失了真正的内核。
只能依靠煽情来制造话题,让人觉得越来越乏味。
曾经的国民级音乐节目,却走到了今天这种尴尬境地。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鱼叔看来,倒还不如早点结束这个系列,将人才和精力集中于新节目的制作上。
创新,才是做出一部好综艺的根本。全文完。
原标题:《7.9降到4.8,这国民综艺还在死撑》
阅读原文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2016-2021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