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宅项目动工,从“摘帽”走向焕新

2021-10-30 11:24

邹家宅 zoujiazhai

邹家宅,上海首例横跨两区地块的动迁项目最近又传来好消息——继今年9月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后,10月20日上午,邹家宅动迁安置房项目(以下简称邹家宅项目)举行奠基开工仪式,标志着这个位于徐汇区虹梅街道和闵行区虹桥镇交错地带的最后一个“城中村”在市领导的关心下,在两区两街镇的通力合作下,从“摘帽”阶段顺利进入了焕新期。邹家宅旧貌
终于盼到了……
开工仪式当天
空中虽然飘着丝丝细雨
邹家宅百姓的心头却是火热的
说起此次动迁,冒雨前来观礼的沈玉兰阿姨难掩喜色。
这一年多来,真的像在做梦一样!我今年72岁了,没想到,还能赶上好政策,不仅盼到了成功动迁,还能原拆原建原还,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
当天一起受邀参加动工仪式的王泉发老伯说,很多暂时租住在其它地方的居民听说开工的消息,都自发赶来共襄盛举。
最远的从泗泾赶过来,大家都太激动了!
聚焦聚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邹家宅位于徐汇区虹梅街道和闵行区虹桥镇交错地带,东起 29b-07 地块、南临蒲汇塘、西至虹镇路、北至规划三路。共有55家权证,90多户居民。邹家宅实际上是“一地两管”,土地等行政管理归闵行区,居民户籍归徐汇区。历史上,邹家宅地块因“一地两管”、土地出让等特殊原因,动迁问题研究协调了多年。多年来,原地块内住宅老旧开裂,危房较多,设施原始简陋,环境脏乱恶劣,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为周围都建了商品房,外面地势都被垫高了,邹家宅就成了一个“小盆地”,一旦遇到大雨、台风就出现积水,“晚上睡觉的时候脚都伸不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要放一个脸盆在床上。”
2017年夏天,邹家宅的安全隐患得到关注,徐汇区投入1000多万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增加了微型消防站、健身设施、公共洗衣房、充电桩……老虎灶也改成了锅炉房。“但综合整治毕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沈玉兰说,大家还是盼望着能得到彻底解决。“硬骨头”迎来曙光
其实,多年来,徐汇、闵行两区一直想化解这个动迁难题,但有关人士到现场看了之后就摇头:太难了!作为开发商遗留下的“硬骨头”,邹家宅地块动迁首先要面临规划调整的问题。其次,这个地块靠近河道、高压线,对设计要求非常高,必须“退界”保持安全距离,这并不是两个区可以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一地两府”这一行政区域划分上的掣肘。最为突出的是,两区动迁政策存在差异,到底该参照哪个区的政策,老百姓一直存在意见分歧。如何协调统筹,考验两个区的智慧……
曙光出现在去年6月,在市级层面的协调下,徐汇和闵行两区拧成一股绳,共同协调和推进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并定下基调:由闵行区牵头负责规划调整、房型设计、动迁腾地、住宅建设等,建好之后移交徐汇区管理。之后,就是让所有居民都觉得像“做梦”一般的推进过程。
2020年7月
成立徐汇、闵行两区联合工作组,7月24日邹家宅项目动迁指挥部正式挂牌,由闵行区征收中心、虹梅街道、虹桥镇分管领导组成三人小组进行现场办公;
2020年8月
完成“产权清、人口清”的“两清”摸底;
2020年11月中旬
1500余人租户清租完毕;
2020年12月12日
地块动迁签约启动,当天签约率就达96.3%;2021年1月29日
所有户主100%签约,当月启动项目方案设计;2021年3月11日
随着最后一幢老房被拆除,邹家宅地块终于全部腾空;▲王泉发和沈玉兰
2021年9月
邹家宅地块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
2021年10月20日
邹家宅地块动迁安置房正式奠基动工……邹家宅未来更美好据悉,邹家宅项目拟建房屋建筑面积约4.7万㎡,建设动迁安置房319套、停车位347个。目前,该项目设计方案已获闵行区“五好”征收(动迁)安置房工程设计“优秀设计奖”,并作为全区第一个住宅工程质量全流程管理试点项目,设计水平、建设要求均不低于同区域商品房。同时在整体建筑方案、小区景观布局、业主归家通道、小区智能化系统设置等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在动迁安置房设计中引入大面宽客厅、卧室飘窗等元素。
新小区还预留了1800平方米的公建配套用房,规划为邻里中心、文体活动室、老年康体中心等功能场所,未来将为居民提供办酒席、文化娱乐等服务。在动迁小区建设过程中,8.8公里长的蒲汇塘绿地公园也将同步建成,届时将成为动迁居民们的美丽“后花园”,由此,周边住宅的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原标题:《邹家宅项目动工,从“摘帽”走向焕新》
阅读原文

分享到:
© 2016-2021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