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女儿贾浅浅诗歌引发争议,是污秽不堪还是充满灵性?

2021-03-19 21:31

“我已经没有欲望/再驻足观望/去他妈的/我摇晃得厉害/在不知要/走到何处的路上/我向老天/竖起了中指。”近期,诗人贾浅浅和她的几首诗歌在网络上备受关注,这首《希望》是广为传播的诗作之一。对她的诗作,有人觉得毫无思想性和艺术性,甚至文字污浊,也有学者认为其中不乏“灵性”。

左:贾平凹 中:贾浅浅

贾浅浅现象显然和她有一个知名度更高的父亲有关——作家贾平凹。关于贾浅浅现象的争议,绝不仅仅有关于诗歌本身。不过,评价“浅浅体”之前,不妨多读几首贾浅浅的诗作再下结论不迟。

贾浅浅其人

贾浅浅,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文学院官方网站上的信息显示,贾浅浅出生于1979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18年9月至今西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方向博士在读。目前贾浅浅所在教研室为“创意写作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诗歌。

在中国最大的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上,可以查阅到贾浅浅发表过的多篇诗作以及论文信息。据中国知网提供的信息显示,贾浅浅的诗歌大多发表在《诗刊》《星火》《扬子江诗刊》等诗歌类杂志上,论文则多发表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重要行业内期刊上。豆瓣图书信息显示,贾浅浅还有几部著作,分别是2018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自选诗集《第一百个夜晚》,202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椰子里的内陆湖》,以及与他人合著的201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我们的父亲》。

贾浅浅首部诗集《第一百个夜晚》

贾浅浅最近的爆火,还因唐小林发表在《文学自由谈》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的文章。文中谈到,在诗歌被视为“出版毒药”、谁都卖不动的今天,一家家出版社就像哄抢紧俏商品一样,竞相出版、烘炒贾浅浅的诗集;一些文学名刊大开绿灯,不惜以大量的版面,纷纷发表贾浅浅的诗歌,为这位诗坛新秀人工施肥、揠苗助长;有的文学奖高调把珍贵的大奖,颁发给贾浅浅;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贾浅浅的诗歌撰写评论,溜须拍马,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贾浅浅之父——贾平凹。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贾浅浅成为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同年12月26日,贾浅浅获得《延河》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大奖。而《延河》杂志的主编,恰恰就是贾浅浅的父亲贾平凹。

事实上,在贾浅浅的文章中也谈过父亲助力自己文章发表的事情。在《我的父亲贾平凹》一文中,贾浅浅写到,她将一篇文章放在父亲的书桌上,后来听到父亲给友人打电话称:“老孙呀,我这里有篇文章写得还行,刚好你办的刊物要稿子,就给你吧。”

“这就是我第一篇发表的文章。日后我总结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发表,并不是我的措辞有多高妙,立意有多深远,关键就是我拍对了马屁,博得了老爷子的欢心,这点太重要了。”贾浅浅写道。

作家贾平凹

贾浅浅其作

《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一文中列举了几篇贾浅浅的诗作,这几篇诗作目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如《3月27日J先生生日》:“66岁之后的J先生,头发更加稀疏/他还会回乡祭祖,依然开会,吸烟/写稿子。仍将自己置于烦恼树下,蹭痒痒/在热闹叵测的人流中,打瞌睡。”

另一首《那年,那月,那书》:“他忽然清清嗓子对我说/嗨,我叫迈克尔,是来西安的留学生/你看的什么书/《废都》。我答道,并且努力把窝着的书角展了展/废都?那是什么意思呢/那个老外耸耸肩。”甚至还有常人看起来较为污秽的文字,如《郎朗》:“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唐小林评论贾浅浅的诗歌“变态、污秽、猥琐、平庸”。查询贾浅浅公开发表的诗歌作品可以发现,目前网络上广为传播的这几首贾浅浅的诗作在常人看来确实比较“刺激”,而这也确实是其诗作的一部分。她的大多数诗作其实并没有这么“吸睛”,当然也未必有行业内一些人士所盛赞的艺术水平。比如一首《无题》:“我常常想,人心/也不见得都是肉长的/也许是子弹、沙粒和仙人掌/或是初冬之时/累死在空中的一只海鸥。”另一首《无题》(节选):“在方糖溶化的故事中/你吐出一串云朵似的嗝。”

也有豆瓣用户被贾浅浅的一句诗所感动:“列车到站的黄昏/这里刚下过雨/一切都是刚哭过的模样。”诗人赵丽华也觉得贾浅浅的《椰子》一诗写得不错:“有些海水被系在了椰子里/成为安静的内陆湖/它拒绝参与时光的扎染/像古文中的宾语前置/你只能垂手站立/仰望于他。”

贾浅浅公开发表的论文也多与其父有关,如发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的《生命的言说与意义——试论贾平凹的书法创作》,发表在《文艺争鸣》上的《文学视域下贾平凹的绘画艺术研究》,以及参与的课题“贾平凹书画与文学艺术精神的关联性研究”等等。

目前,贾浅浅所发表的这些诗歌、著作以及论文均收获了行业内诸多举足轻重的人士的极高评价。她的诗集不仅有一线评论家、学者为其写序,更有诗坛前辈对其诗歌大加褒奖,称其诗歌“充满灵性”。第二届陕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大奖授予贾浅浅的颁奖词则称:“她的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粹,醒目的意象,鲜活的比喻,及诗意、诗境的营造,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

贾平凹也对女儿的诗作表示欣喜:“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贾浅浅还能红吗?

贾浅浅因为爆红而引发其部分诗作的广泛流传,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多数网友看过其少数诗作后认为“不能称之为诗”,也有理性的网友认为应该窥其全貌再加以评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论家表示:文学和艺术还是要有门槛,就是“技”与“道”的问题,法度与自由的问题。当代诗歌的确比较宽泛,也有“下半身诗歌”的提法,但所谓“下半身诗歌”的代表诗人尹丽川、沈浩波等,强调的是真实的生命力,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还是很有诗性的。从贾浅浅的诗里,能看到她有意为之的直白和粗俗,但确实缺少一点诗味儿。

《新京报》2月2日刊发评论文章《贾平凹女儿的诗可以批,但别因身份而预设立场》指出,借“贾平凹之女”身份发挥并非不可,但也不能没有边界。现在很多网友对贾浅浅的质疑,是基于想象出来的“猫腻论”“内幕说”。文章认为,不可断章取义仅以网络上流传的几首诗来评价贾浅浅,而应当全面审视其多数诗歌作品。

回顾诗歌发展历史,不乏一些甫一出现便引发巨大争议的诗作。比如上世纪90年代诗人伊沙的一首《车过黄河》,直到今天仍然因其给人带来的阅读不适感而伴有争议,却也被视为巧妙将诗歌精神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典范,是中国原创诗歌标志性选本。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女诗人余秀华因其凶猛、野蛮且浪漫的直白情欲表达,也一度陷入舆论的漩涡,如今读者却渐渐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女诗人余秀华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自古以来,诗歌本是人们表达个人情愫的一种文学载体。在这场争议中,人们并不单纯因为贾浅浅有几首“辣眼睛”的诗作而对其大加批判。事实上,历史上也有文学大家有这类略显污浊的诗作,比如梅尧臣也写过“岂无腐鼠竹,来啄秽厕虫”这样的诗句。这并不妨碍梅尧臣仍为一代大诗人的地位,因为他还有诸多如“云外一声鸡”这样的佳句。人们诟病的是,依照贾浅浅目前的诗作水平,可能并不与其在业内所受到的诸多肯定评价相匹配。而这一切,与其父亲贾平凹的关系不言而喻。

客观而言,贾浅浅的诗作在当代诗坛上应是何种地位,原本不应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新时报记者徐敏 编辑郑楚翘)

分享到: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