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肖申克的救赎》重映:圣者渡人,强者自救!丨&

2023-02-17 00:19

原标题:《肖申克的救赎》重映:圣者渡人,强者自救!

初看不懂影中意,懂时已是影中人。

经典电影都有一种魔力,除了让人总想着再看一遍,还会激发人解读的欲望。

有人问,为什么在这部影片里,没有动作、特技、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经历这么多年依然魅力不减?

因为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它讲的不仅是安迪、瑞德和狱友的故事,也可能是你我的故事。

体制化的生活下,处处是牢笼

什么是体制化,它站在自由的对立面,是一种高级束缚,正如“所向披靡”的肖生克监狱。

在肖生克监狱里,有一位图书管理员老布,他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推着小车,去每个狱友的牢门口分发图书。

他意图劫持狱友,因此获罪,重回监狱。虽然百般不愿意,但他还是被要求离开监狱。

迫于生计的他,找到了一个杂货店包装工作,但年迈的身体让他力不从心,还受到了老板和员工的歧视。

与世界格格不入,毫无安全感的他痛不欲生、彻夜难眠,最终他悬梁自尽,留下了一封书信和墙头的刻字“到此一游”。

就像瑞德说的:“他属于这里,他应该死在这里。”

《哈姆雷特》里说: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监狱,里面有很多的牢。

囿于柴米油盐,不敢追求诗和远方;戴着面具,习惯假笑;贪恋功成名就,而丢弃最初的梦想。

就像我那个想辞去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尽管准备了很久,但内心对于离开“体制区”的焦虑难以掩盖,最终他还是放弃了。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同老布、肖生克狱友一样,一堵体制化生活的高墙,又何尝不是笼住了我们亿万人身。

你读过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影片有一个经典片段:

影片最后,我们才知道,这本圣经里藏着一个小嘴锤,正是当时安迪对圣经的出口成章,熟背于心,才让这把打开自由之门的钥匙——小嘴锤得以逃过恶魔的眼睛。

是他的知识才智,帮助他顺利拉开了“救赎”的序幕,是指引他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阿拉神灯。

是他持之以恒的学习,有了与命运交手的倚仗;那些曾看似无用的知识,总有一天派上了用场。

苏联有句名言:富有臂力的人只能战胜一人;富有知识的人却所向无敌。有深厚知识底蕴的安迪,即使密不透风的牢门也无法困厄他。

这一刻,我明白,知识有什么用,它不是无数人狭隘的理解为:能找到一份得体的工作,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对象。

而是使你在危难之中有淡定从容的内心,使你懂得如何思考,而懂得思考,使你在无论如何转变的世道里,都能生存下去。

她深知,读过书和不读书的人眼界和认知是有隔阂的,丈量世界的能力是有差距的。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

如果换做是你,其他人,也就自暴自弃,终了此生了。

但安迪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他进入牢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未雨绸缪自己的救赎之路。

即使在监狱里他受尽暴力、性骚扰、关禁闭,甚至在他冤情浮出真相时,典狱长不肯放他出狱而抹杀真相。

但他依然铁骨铮铮、奋起反抗。

即使四面八方的铜墙铁壁、惶惶不可终日的等待,他也从未放弃过自由和希望。

“在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头无法刻成的。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他“逃生”后,给假释后的瑞德留信,“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许是人间至美,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他不希望认为“外面更像监狱”的瑞德走老布的自杀之路,他用实践告诉瑞德,“自由不在外面,而在自己心里。心若不自由,处处都是牢笼。”

安迪在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也救赎了整个肖生克监狱里的人。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

其实肖生克监狱里的人和事,又何尝不是现实的浮世绘:

十年前,那一封“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为什么震撼无数人的内心,她又何尝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安迪”。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苍,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还有谁会救你。”

或许比起“自由”,我们最应该救赎的是自己内心里那个东西——“希望”。

《基督山伯爵》里有这么一句话,人类的全部智慧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在这世上,有些信念,可以打破层层高墙,它叫做等待。

在我们心里,有个地方,是无法被锁住的,它叫做希望。

这部电影把生活的真相剖给我们看,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了反击的力量。

25余年,电影没有改变,但它改变了人心:

我们学会了自我救赎、等待和希望。

责任编辑:

分享到:
© 2016-2021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