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带到中国去为中国的人民服务作者:郭丹[1]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1]文章号:W1205192017/6/2 10:20:37文字大小:大中小

2019-08-24 18:04

  我是来自中国北京的自费留日学生。来日本近二十五年,现在在日本的大学里做理学疗法专业的教师。我与康复结缘是在1988年,在北京有幸参加了JICA援助中国康复建设第一期的康复人员半年的培训班,在那六个月当中,日本的顶级康复专家由日本国立身障康复中心的总长津山直一先生带领来到北京,为来自中国各地的医务人员进行康复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那时,我们每天通过翻译从日本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服务理念,另外,印象最深的事是能把全身的肌肉力量一个一个的用徒手的方式测出来,另外在日本康复能让脊髓损伤的女性穿上洁白的婚纱(国立身障康复中心制作的录像片)做新娘,这种事在当时的中国不可想象。学习班结束后,很幸运的事是我所在的医院康复科又来了理学疗法士专业的JICA青年协力队员,和她在一起不仅一对一的学习理学疗法的治疗技术,还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日本医务人员的服务精神及理念,两年多的学习实践让我在治疗技术(准确的说是技术模仿)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总觉得在治疗当中只知道技术的实施方法,不知道对各种疾病的评价,不知道如何选择辩证施治,也就是说有实际操作经验,没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1990年4月,辞退了国内大医院康复科的工作,在埼玉县在住的今井哲雄先生一家的帮助下来到日本求学。经过两年的日语学习后,1992年4月进入国立疗养所东京医院附属康复学院的理学疗法专业学习。学校毕业后通过日本的专业国家考试获得了第一个中国大陆人在日本的理学疗法士资格。经过就职于综合病院,老人保健设施,为了将来回国搞理学疗法士教育,在日本的理学疗法士养成学校和大学工作至今。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我刚毕业时,日本的康复还是停留在医学模式,也就是说对身体机能水平的治疗偏重,对促进患者的生活及社会的参与还不很重视。由于身体的残疾不能回家的生活的人很多!通过几十年日本康复前辈的不懈努力,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改革的促进,目前日本的三期(急性期,恢复期,生活期)康复做的非常有成效。我从十几年前开始,在老师领导的敦促下到国内的学会发表,传达日本的理学疗法士的教育与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康复的具体内容,还到国内各地区去考察参观,北京,上海,杭州海贼王767,广州,深圳,宁波,济南,石家庄等地的三甲医院,看到了国内康复科的工作内容,及多年的康复理念的变化。以前总是在国内的学会发表,介绍康复介绍运动疗法,但真正的康复工作没有落实。七八年前,脑血管障碍的父亲股骨骨折了,手术的当天晚上我回到北京,手术前照顾躺在床上的骨折病人让家人吃尽了苦头,他们在奉献中困惑,困惑发愁让他们束手无策。术后第二天通过和医生交流,知道手术术式,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做了及时合理的训练及生活指导,配备了合理的福利器具,父亲虽然有偏瘫,脑血管性认知症,也在术后三天下床,术十一天后出院。术前比父亲身体状态还好的旁边屋子的病友术后却因吸入性肺炎卧床不起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应给服务与更多的老百姓,这也是在日本的学校里老师教的职业道德,这也是我在国内要搞急性期康复的原点,我不愿意看到病人痛苦无奈的表情,也不愿意看到家属焦虑不安的脸!让病人自立解放家属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向社会做的奉献。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从五六年前开始,为了推动中国的康复,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在国内找了几个地区的医院做试点,借用目前日本康复治疗的各个关键环节中理学疗法的程序,在中国国内宣传推广实施。三年前第一次去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某三甲医院,到了医院的康复科病房。那是在相对医院高高耸立的主楼,它的位置是在又矮又破的四层高的建筑的三层,虽然是新建科室主楼没空位,但是,也可以推想康复科在医院内的地位。果不其然,一个科几十号员工,住院病人只有十八位。为了提高康复科的知名度和向外界展现康复的效果,我们选择了障碍重症的小脑障碍患者,他长期卧床全身僵硬,头部后伸,上下肢屈曲,体干没有活动度,别人怎么摆弄他就怎么成型,连床旁座位都不能。对于细心照料患者的家属当时的护理量很大。我就用了在日本的临床经验,带着大家就一起活动患者颈部,去除原始反射的不良影响,活动两肩周,旋动体干,前后操作骨盆,调整了坐位高度,坐稳后坐着让他干了些可做的事,开朗的费孝通自选集患者和家属笑了,后来用助行器走起来了。在这个医院的领导非常重视康复科的发展,我帮他们安排到日本来学习,参观了日本的大学医院,最好的综合病院,优秀的高龄者日托所等等,他们把在日本学得到的知识和理念很快的理解,把康复治疗和患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住院病人吃住训练都在一个病房楼层,生活中的问题治疗师可以马上了解,训练上的问题也可以马上向医生汇报商量。这样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沟通环节,工作的效率不但提高,病人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好的保障。他们医疗团队的沟通做的很好,职工可以看到治疗的效果,职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习交流创新,就连病人的陪护家属和病人本身都一起交流,在他们康复科里真正地实现了最高的康复团队工作效应。他们不光开展残疾患者的康复训练,姿势调整,手法治疗,辅助具,矫形器的开发等等都在开展,更可贵的是什么他们各个职种各个部门的各种新知识都会拿来大家一起交流共融。目前要住他们科,可不是那么容易,满床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还进驻了其他科,把康复的理论实践渗透到了外科,骨科,神经内科等更多科室更多病房角落。实现综合医院的急性期恢复期康复的连接,在中国大地康复的需求呼声渐高的时期,他们至今的努力是最好的铺垫。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目前,在中国康复的发展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康复科的发展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的情况是康复科的住院病人很多是各科治不好的症例,不出院并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康复科在治疗的是别人无能为力的病人,由于这些原因,康复科病床上躺着的病人接近植物状态的多,病人躺在床上,家属照顾在床旁,医生护士查床也基本都是一样的单词一样的处方。康复医学的治疗应该考虑三个层次,1,生物水平。2,生活水平。3,人生质量。一般医院都是把生物水平的治疗放在第一位,当然,生物水平的质量越好对生活人生的坏影响就越小,目前,在中国国内更多的看到的是很多疾病在治疗上生物水平的改善没有好结果时,大家还不放弃并且一再的追求生物水平的治疗效果。在这个追求过程中,病人的生活水平改善不多,卧床,护理,废用,还得卧床护理,更加废用,恶性循环由此诞生。在这个恶循环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急性期康复开展的不理想,主要原因有:1,医师对康复科的认识不足,临床医学教育中康复医学的理念贯彻落实不透(在日本的临床医学医学发展中也有这样的时期)。在这我想起了一次和脑外科医生的对话,我们想开展ICU时期的康复治疗,求他们让我们进ICU看看,我们也提出了治疗方案,医生很心里没底的说,你们做了治疗,病人病情变坏咋办?当时正好赶上护士给病人翻身拍背,那时病人的身体被活动的幅度很大。看到此景,我当时就和医生说这种翻身刺激病人都能承受,我们的治疗强度不会更高,再说我们也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来进行治疗。这也就表明医生对康复科工作的不理解,医生的手术方法方式对病后的生活考虑不周。2,康复团队的工作衔接不足,治疗的目标不明确,治疗的内容针对机能水平的治疗多,身体机能与生活能力的关系还没有搞透。还有一次到一个三甲医院ICU看一位病人,这位老者病前生活很快乐,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朋友圈。脑梗塞后拴在三甲医院的ICU气垫床上!当时他已意识清楚,只是半身的麻痹让他不知如何是好,在早期治疗上已尽力,照顾他生活的家属却女儿泪流满面,那泪的流量代表了她平时的照顾父亲的困难和艰辛。那所医院的康复科在当地很有名气,但老者的主治医师却没有及时向康复科发会诊邀请,病情稳定的病人被身体障碍带来的生活上的困难搞得不知所措。当时提议让他他坐起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去掉气垫,离开ICU,到一般病房接受康复训练。但主治医生说他没有勇气下这些处方。3,理学疗法士(康复治疗师)教育中,基础医学内容充实,专业知识内容薄弱。目前中国的治疗师教育的基本内容(以某培养治疗师大学为例)按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治疗师专业基础知识,治疗是专业应用知识的区分方法来整理,可规划为基础课程,包括医用物理,医用化学,医用高等数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生命科学等等。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局部解剖及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实验,药理学,放射诊断学,体检诊断学,实验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等。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为康复医学概论,内科学,老年病学,神经病学,儿科学,外科学,康复心理学等等。在治疗师专业基础课程中只有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等。目前的教育内容是基础课程,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占的比重大,其次是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康复医学基础课程和治疗师专业基础课程和治疗师专业应用课程的比重小,这样会造成康复治疗师毕业后的对于各种疾患病种的治疗即战能力差。职业知识薄弱造成与医生沟通的共同语言少,达不到沟通的要求。理学疗法士学习的内容及治疗技术达不到医疗一线的要求,从而影响康复的理想效果。再给你讲个经历,在某三甲医院和大主任交流,一位当地的有名的外科医生问,为什么外科病人术后能进食,卧床修养一个星期后进食就会吐?用我的思维可以更多的考虑是手术做好了,术后没有给胃肠活动提供良好状态,造成了胃肠麻痹。这名刀医生很开明,日后立马让我们的治疗师进病房给术后病人做训练,现在外科病房得病人都在病房里走路,病人一时比较痛苦但是用止痛药即可解决,家属们高兴,病房周转率加快,病房的收入也会增加。要做到这样的效果:1,医务人员要了解疾病,术式,术后恢复程序。2,病人的健康状态,术后生命体征等危险性管理。3,合理的术后运动,合理的环境调整。4,给病人提供安全放心的日常生活工具。5,医疗团队沟通。这些道理不光是外科,骨科,那个科都能套用。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改善这些问题重要的是要尽快改进康复治疗师的教育内容,在临床一线医院里建立医疗团队,明确各个职种的专业职责,建立团队医疗体系,明确的团队的治疗目标及具体方案,发挥好各个环节的专业职责,维护保证患者的利益。这些在日本的医院已是常规。借鉴日本的方法改变目前中国的医疗中的康复局面也是我的最大梦想。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