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胜:视频对现场的追求是自然法则,在现场才更有话语权

2021-11-01 09:55

9月27日,“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开幕。图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孙玉胜做主题演讲。?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9月27日,“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开幕。图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孙玉胜做主题演讲。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9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委、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嘉宾将围绕“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孙玉胜发表了主题演讲。
抗击疫情过程中重要的标志性报道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正是由于内嵌在手机中的小小录像功能,深刻改变了当下的新媒体内容生态和传播格局。” 孙玉胜说。
孙玉胜介绍,钟南山院士获颁授“共和国勋章”,当时他就在现场做直播,颁奖词的第一句评语是“敢医敢言”。“敢言”的评价毫无疑问是指钟南山院士第一个向社会公布了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当时,钟南山还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有发烧就要警惕、近期不要去武汉……” 这个发布,是国内疫情防控的重大转折点。
“但谁知道钟南山的这些话是在哪里说的呢?是1月20日,钟南山在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1+1》现场直播连线时,对白岩松说的。” 孙玉胜认为,关键时刻,权威的声音,为全国防疫及时敲响了警钟。这是抗击疫情过程中重要的标志性报道。
孙玉胜还提及,这次直播,是新媒体记者通过移动设备,将视频信号接入电视演播室,才实现了连线访谈,这是一种新探索。《新闻1+1》第一次实现了电视与新闻新媒体同步直播,当晚播放量达四千万次。
只有在现场才更有话语权
孙玉胜表示,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而言,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时,尽最大可能以视频方式向受众及时提供准确的新闻信息,从而满足受众对焦点热点问题的关切。
他认为,视频有两个原始属性:一个是娱乐,另一个就是现场。视频对现场的追求应该是其自然的法则。只有在现场才更有话语权,这是媒体建立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不二定律。
以讲好抗疫故事为例,孙玉胜介绍,从大年初一开始,总台陆续向武汉派出216名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其中,除了电视记者,还派出大量新媒体记者和英语记者。这是过去没有过的。
从1月27日开始,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长达73天的全天候不间断视频直播节目《共同战“疫”》,成为全网最长时间、最多视角、最高关注度的疫情防控大直播,在微博引发多个热搜话题。两个多月后,微博话题“共同战‘疫’”阅读量超过100亿。与此同时,大量新闻新媒体素材反哺大屏,实现了媒体的深度融合。
由于身置核心现场,英语记者除了为CCTN提供报道外,还为大量境外媒体做了现场直播连线,有效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利用境外的平台传播了中国声音。这是一次很好的国际传播新探索。
武汉抗疫保卫战伊始,当地政府宣布要用十天时间建造两座能容纳3000张床位的医院。可能吗?怎么建?疑问重重。刚上线两个月的“央视频”迅即推出《两神山造医院》“慢直播”,多机位对准建设工地,吸引过亿网友化身“云监工”,自行开展互动,自创热搜话题。无解说、无剪辑,只有画面和白噪声,非常具有原始的现场真实感。
“能创造出这一现象级视频传播案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视频的现场属性及其强烈的吸引力。” 孙玉胜表示,再加上后来的网课“云充电”,央视频日活用户由150多万冲到980多万仅用了不到十天时间。慢直播第一次介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媒体融合传播的全新探索。
孙玉胜认为,常说报道力决定传播力和影响力,其实更准确地说,不仅是报道力,而是持续的报道能力才是核心的竞争力所在。正是电视报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才使电视成为受众卷入度最高的媒体。
“但尽管如此,电视媒体也必须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保持清醒头脑,在媒体融合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弯道超车还需时日。” 孙玉胜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到:
© 2016-2021 衡水资讯 http://www.hsfcp.com/ 备案/许可证号:辽ICP备2021007412号